第7章 策论惊雷
关灯
小
中
大
根错节,岂会因一个秀才的顶撞就伤筋动骨?今日的威胁,绝非虚言。
他们能撕了他的备考书籍,明日或许就能在他赴考路上设障,甚至罗织更阴狠的罪名。
不能坐以待毙。
他走到桌前,油灯如豆,映亮了他眼底的决然。
既然婉拒修改策论此路不通,那便将这“为民请命”的姿态,做得更彻底些。
他迅速铺开纸笔,将脑中酝酿已久的计划付诸文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先,是那份院试策论。
他需再誊抄一份,不仅原文一字不改,还要在旁边加以注释,将其中的“绍兴苛捐名录”——火耗、羡余、乃至一些闻所未闻的杂税,其征收名目、大致数额、主要受益乡绅(自然,巧妙地隐去直接指证王老爷的语句,只留线索)——尽可能详细地罗列出来。
这已不仅是一篇策论,更是一份控诉状。
其次,是投递的对象。
主考官李嵩,是关键。
白日里李嵩那嘉许的眼神,是他唯一的凭借。
他需赌李嵩不仅有惜才之心,更有扫除地方积弊的胆魄。
这份加料的“策论与注释”,必须尽快送到李嵩手中。
最后,是投递的方式。
王老爷必然派人盯着他,明目张胆去求见李嵩,恐难成功,反而可能连累李嵩。
他需要一个可靠且不引人注目的信使。
脑海中闪过一个身影——那位家境贫寒、曾偷偷告知他书籍被撕真相的同窗。
此人与王老爷等乡绅无涉,且心存正义。
事不宜迟。
沈砚秋吹熄油灯,借着窗外微弱的月光,将刚写好的信件与那份精心准备的“策论注释”折好塞入怀中,悄无声息地拉开后窗,融入沉沉的夜色里。
是成是败,就看明日。
若李嵩接下这份“厚礼”,或许真能借考官之力,暂时压下乡绅的气焰,为他在绍兴乃至后续的乡试,争得一丝喘息之机。
若李嵩选择明哲保身…… 巷口更深处的阴影里,似乎有人影晃动了一下。
沈砚秋脚步未停,指尖再次触到腰间那硬挺的纸页边缘,心中冷笑。
那就只能,凭这现代搏击之术,以及这孤身穿越客的胆魄,再硬闯一条生路了。
喜欢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请大家收藏:()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
他们能撕了他的备考书籍,明日或许就能在他赴考路上设障,甚至罗织更阴狠的罪名。
不能坐以待毙。
他走到桌前,油灯如豆,映亮了他眼底的决然。
既然婉拒修改策论此路不通,那便将这“为民请命”的姿态,做得更彻底些。
他迅速铺开纸笔,将脑中酝酿已久的计划付诸文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先,是那份院试策论。
他需再誊抄一份,不仅原文一字不改,还要在旁边加以注释,将其中的“绍兴苛捐名录”——火耗、羡余、乃至一些闻所未闻的杂税,其征收名目、大致数额、主要受益乡绅(自然,巧妙地隐去直接指证王老爷的语句,只留线索)——尽可能详细地罗列出来。
这已不仅是一篇策论,更是一份控诉状。
其次,是投递的对象。
主考官李嵩,是关键。
白日里李嵩那嘉许的眼神,是他唯一的凭借。
他需赌李嵩不仅有惜才之心,更有扫除地方积弊的胆魄。
这份加料的“策论与注释”,必须尽快送到李嵩手中。
最后,是投递的方式。
王老爷必然派人盯着他,明目张胆去求见李嵩,恐难成功,反而可能连累李嵩。
他需要一个可靠且不引人注目的信使。
脑海中闪过一个身影——那位家境贫寒、曾偷偷告知他书籍被撕真相的同窗。
此人与王老爷等乡绅无涉,且心存正义。
事不宜迟。
沈砚秋吹熄油灯,借着窗外微弱的月光,将刚写好的信件与那份精心准备的“策论注释”折好塞入怀中,悄无声息地拉开后窗,融入沉沉的夜色里。
是成是败,就看明日。
若李嵩接下这份“厚礼”,或许真能借考官之力,暂时压下乡绅的气焰,为他在绍兴乃至后续的乡试,争得一丝喘息之机。
若李嵩选择明哲保身…… 巷口更深处的阴影里,似乎有人影晃动了一下。
沈砚秋脚步未停,指尖再次触到腰间那硬挺的纸页边缘,心中冷笑。
那就只能,凭这现代搏击之术,以及这孤身穿越客的胆魄,再硬闯一条生路了。
喜欢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请大家收藏:()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