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村

关灯
残阳如血,泼洒在满目疮痍的官道上。

    成大器背着半袋发霉的粟米,腰间别着从流民尸体旁捡来的锈刀,身后跟着一瘸一拐的廖化,以及三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他们是三天前从黄巾军溃散的乱军中逃出来的幸存者。

    风卷着尘土掠过荒草,远处隐约传来狼嚎,空气中弥漫着死亡与腐朽的气息。

     “头儿,这地方真能住人?”其中一个叫石头的少年搓了搓冻裂的手,望着前方被焚烧过半的村落,眼神里满是怀疑。

    村子外围的土墙塌了大半,几间茅草屋的屋顶破了大洞,枯树杈上还挂着半片褪色的黄巾军幡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成大器停下脚步,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兽皮地图——这是他凭借前世对《三国演义》游戏初期地图的记忆,结合逃亡路上搜集的零碎信息绘制的。

    地图上,这个被标注为“栖凤坡”的废弃村落,恰好位于巨鹿郡与渤海郡的交界处,地势隐蔽,又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可供挖掘水源。

    更重要的是,根据游戏设定,这里在初期不会有大规模黄巾军或官兵巡逻,是绝佳的喘息之地。

     “能住。

    ”成大器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看到那几间没塌的土房了吗?今晚之前,我们要把破洞堵上,再在村口挖一道简易的壕沟。

    石头,你和阿牛去捡些干柴,生火烧水;二柱子,你跟我去搜搜剩下的屋子,看看有没有能用的农具和粮食。

    廖化兄弟,你经验多,负责警戒。

    ” 廖化拄着木棍,默不作声地点头。

    他本是并州的猎户,黄巾之乱起后,家乡被战火波及,妻儿下落不明,一路逃难才遇上成大器。

    这年轻人虽看似文弱,却总能在绝境中找出路,尤其对地形和“策略”的判断,精准得让人诧异。

     村落里比想象中更破败。

    成大器撬开一间半塌的仓库,霉味扑面而来,墙角堆着几捆腐烂的秸秆,却在最底下发现了一个被泥土掩埋的陶罐——里面竟还有小半罐发黑的麦粒。

    “太好了!”二柱子眼睛一亮,伸手就要去拿。

     “等等。

    ”成大器拦住他,用刀小心地拨开陶罐周围的泥土,“先检查有没有虫蛀,再看看陶罐有没有裂缝。

    粮食要省着吃,每一粒都得用在刀刃上。

    ”他前世在游戏里吃过缺粮的大亏,深知生存的第一要义是“资源管理”。

     夜幕降临时,村口燃起了一堆篝火,煮沸的麦粥散发出微弱的香气。

    五个人围坐在火堆旁,捧着破碗小口喝着。

    粥很稀,几乎能照见人影,但对于饿了两天的他们来说,已是难得的温饱。

     “头儿,接下来咋办?”阿牛啃着一根硬邦邦的薯干,含糊地问,“总不能一直躲在这破村子里吧?” 成大器拨了拨火堆,火星四溅。

    他望着跳动的火焰,脑海中飞速盘算着游戏初期的“漏洞”与历史节点:“第一,找水。

    河床下面肯定有地下水,明天天亮就挖井。

    第二,搜粮。

    这附近肯定还有其他废弃的村落或地主庄园,我们得在大雪封山前进一批储备粮。

    第三……”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练兵。

    ” “练兵?”石头差点把碗掉在地上,“我们就这几个人,拿什么练?刀都没几把是好的。

    ” “没刀,就用木棍;没甲,就穿兽皮。

    ”成大器指了指廖化,“廖化兄弟懂狩猎和格斗,以后由他带你们练。

    不是让你们去打硬仗,是让你们学会自保,学会听号令,学会……活下去。

    ”他知道,在这个即将彻底崩坏的乱世,个人武力或许不能决定一切,但一支有组织、能战斗的队伍,却是立足的根本。

     接下来的半个月,栖凤村在五个人的手里渐渐有了生气。

    他们在河床下挖出了一口浅井,虽然水质浑浊,却解了燃眉之急;他们搜遍了周边三个废弃的村落,找到了几袋被老鼠啃过的杂粮和一把锈迹斑斑的铁犁;廖化则带着三个年轻人,每天在村外的空地上练习扎马步、挥木棍,成大器则在一旁“指点”——那些动作,都是他从前世游戏里武将训练的动画中模仿来的,虽然不正宗,却也有几分架势。

     这天午后,成大器正在用泥土修补土墙,忽然听见村口传来廖化的低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