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独处与布局
关灯
小
中
大
书房的门在身后轻轻合上,将父亲凝重的目光隔绝在内。
司马懿站在回廊下,深深吸了一口冬夜的寒气,冰冷的空气刺入肺腑,却让他的头脑愈发清明。
他没有立刻回房,而是在廊下伫立片刻。
庭院中古树的枝桠在月色下投出狰狞的影子,如同乱世中张牙舞爪的各方势力。
父亲的允诺犹在耳畔,但这允诺背后是千钧重担。
北行之事,非是游山玩水,而是深入虎穴探知虚实,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回到自己的书房,司马懿屏退侍从,独自点亮灯盏。
昏黄的灯光在房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在案前跪坐下来,取过一张素帛,提笔蘸墨。
笔尖悬在帛上良久,终于落下。
一察民生。
他写下这三个字,笔势沉稳,粮价几何?市井可有交易?百姓面有菜色否?可有易子而食之惨状?流民多寡? 这不是简单的观察,而是需要穿透表象看到本质。
曹操治下的民生,关系着这个政权能走多远。
司马懿的笔尖移动,又添上一行小字:特别注意邺城左近,新政推行之成效。
二察军政。
他继续写道,军士可守纪?将校可严明?营寨可整肃?传令兵往来可频密?粮草运输可畅通? 这些都是判断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关键。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但胜利之后的军队往往容易骄纵。
这一点,他必须亲眼确认。
三察士林。
最后一项目标,他写得格外慎重,河北士族可心服?许都朝臣可安稳?朝野之间,可有异动? 笔尖顿住,他想起父亲提到的那些名字:荀彧、荀攸、郭嘉...这些曹操麾下的谋士,他们的境遇和态度,或许比千军万马更能说明问题。
写毕,他将素帛在灯下细细看过一遍,确认无误,这才将帛书凑近烛火。
火焰舔舐着素帛,很快将上面的字迹吞噬殆尽,只余一缕青烟。
有些计划,只能存在于脑中。
福叔。
他朝门外唤道。
老仆应声而入,步履沉稳。
这个跟随司马家二十余年的老人,有着与年龄不符的精悍。
公子有何吩咐? 司马懿打量着他。
司马福年近五十,鬓角已然花白,但腰板挺直,目光锐利。
早年曾随父亲行走四方,是个见多识广的老江湖。
三日后,你随我北行。
司马懿语气平静,轻车简从,扮作游学士子。
司马福神色不变,只微微颔首:诺。
老仆这就去准备。
且慢。
司马懿叫住他,你以为,如今北上,该走哪条道? 司马福略一思索:公子明鉴。
如今官渡新定,溃兵流寇甚多。
依老仆之见,当走朝歌、经汲县、过荡阴至邺城。
此道虽
司马懿站在回廊下,深深吸了一口冬夜的寒气,冰冷的空气刺入肺腑,却让他的头脑愈发清明。
他没有立刻回房,而是在廊下伫立片刻。
庭院中古树的枝桠在月色下投出狰狞的影子,如同乱世中张牙舞爪的各方势力。
父亲的允诺犹在耳畔,但这允诺背后是千钧重担。
北行之事,非是游山玩水,而是深入虎穴探知虚实,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回到自己的书房,司马懿屏退侍从,独自点亮灯盏。
昏黄的灯光在房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他在案前跪坐下来,取过一张素帛,提笔蘸墨。
笔尖悬在帛上良久,终于落下。
一察民生。
他写下这三个字,笔势沉稳,粮价几何?市井可有交易?百姓面有菜色否?可有易子而食之惨状?流民多寡? 这不是简单的观察,而是需要穿透表象看到本质。
曹操治下的民生,关系着这个政权能走多远。
司马懿的笔尖移动,又添上一行小字:特别注意邺城左近,新政推行之成效。
二察军政。
他继续写道,军士可守纪?将校可严明?营寨可整肃?传令兵往来可频密?粮草运输可畅通? 这些都是判断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关键。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但胜利之后的军队往往容易骄纵。
这一点,他必须亲眼确认。
三察士林。
最后一项目标,他写得格外慎重,河北士族可心服?许都朝臣可安稳?朝野之间,可有异动? 笔尖顿住,他想起父亲提到的那些名字:荀彧、荀攸、郭嘉...这些曹操麾下的谋士,他们的境遇和态度,或许比千军万马更能说明问题。
写毕,他将素帛在灯下细细看过一遍,确认无误,这才将帛书凑近烛火。
火焰舔舐着素帛,很快将上面的字迹吞噬殆尽,只余一缕青烟。
有些计划,只能存在于脑中。
福叔。
他朝门外唤道。
老仆应声而入,步履沉稳。
这个跟随司马家二十余年的老人,有着与年龄不符的精悍。
公子有何吩咐? 司马懿打量着他。
司马福年近五十,鬓角已然花白,但腰板挺直,目光锐利。
早年曾随父亲行走四方,是个见多识广的老江湖。
三日后,你随我北行。
司马懿语气平静,轻车简从,扮作游学士子。
司马福神色不变,只微微颔首:诺。
老仆这就去准备。
且慢。
司马懿叫住他,你以为,如今北上,该走哪条道? 司马福略一思索:公子明鉴。
如今官渡新定,溃兵流寇甚多。
依老仆之见,当走朝歌、经汲县、过荡阴至邺城。
此道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