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北行
关灯
小
中
大
建安六年的初冬,晨雾笼罩着河内温县。
天光未明,司马府邸的后门悄然开启,一辆青篷毡车缓缓驶出,轧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声响。
二十二岁的司马懿端坐车中,一袭深色麻衣,作寻常士子打扮。
他的行囊简单得近乎简陋:几卷《战国策》和《史记》,一件换洗的深衣,一包散碎银钱和五铢钱,还有一柄尺余长的短剑,藏在最隐蔽的夹层中。
车帘低垂,隔绝了外间的寒意,也隔绝了熟悉的故土。
司马懿指尖轻抚过书简上刻着的二字,目光沉静如水。
此行非为游学,实为观天下。
曹操的征辟文书此刻正静静躺在他怀中,像一块烫手的烙铁,提醒着他此行的目的。
临行前,父亲书房中的对话犹在耳边。
此去非为游历,实为观天下。
司马防的声音低沉而凝重,曹公势大,然其性难测。
我司马家百年基业,不可不慎。
儿子明白。
司马懿当时垂首应道,必当详察民情,观其治乱,度其得失。
司马防凝视他良久,终是取出一封密函:邺城有故人王谦,曾任郡丞,如今隐居城南。
若遇危难,可往投之。
然非万不得已,不可轻示于人。
马车忽地一顿,将司马懿从回忆中惊醒。
他掀帘望去,只见车已行至温县界碑处。
斑驳的石碑上,河内郡温县五个大字依稀可辨,碑下堆着些枯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公子,出县了。
驾车的忠仆司马福低声道。
这是个四十余岁的汉子,自幼在司马家为仆,性情沉稳,武艺不俗。
司马懿微微颔首,目光越过界碑,望向远方。
官道在此变得坑洼不平,两旁的田野渐渐荒芜,偶尔可见几处烧毁的农舍,黑黢黢的骨架支棱在苍茫天地间,像极了曝尸荒野的巨兽。
加速。
司马懿放下车帘,声音平静无波。
车轮轧过冻土,发出吱呀的声响。
越往北行,景象越是凄凉。
时近正午,竟不见一丝炊烟。
道旁时而可见倒毙的饿殍,被野狗啃食得面目全非,森森
天光未明,司马府邸的后门悄然开启,一辆青篷毡车缓缓驶出,轧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声响。
二十二岁的司马懿端坐车中,一袭深色麻衣,作寻常士子打扮。
他的行囊简单得近乎简陋:几卷《战国策》和《史记》,一件换洗的深衣,一包散碎银钱和五铢钱,还有一柄尺余长的短剑,藏在最隐蔽的夹层中。
车帘低垂,隔绝了外间的寒意,也隔绝了熟悉的故土。
司马懿指尖轻抚过书简上刻着的二字,目光沉静如水。
此行非为游学,实为观天下。
曹操的征辟文书此刻正静静躺在他怀中,像一块烫手的烙铁,提醒着他此行的目的。
临行前,父亲书房中的对话犹在耳边。
此去非为游历,实为观天下。
司马防的声音低沉而凝重,曹公势大,然其性难测。
我司马家百年基业,不可不慎。
儿子明白。
司马懿当时垂首应道,必当详察民情,观其治乱,度其得失。
司马防凝视他良久,终是取出一封密函:邺城有故人王谦,曾任郡丞,如今隐居城南。
若遇危难,可往投之。
然非万不得已,不可轻示于人。
马车忽地一顿,将司马懿从回忆中惊醒。
他掀帘望去,只见车已行至温县界碑处。
斑驳的石碑上,河内郡温县五个大字依稀可辨,碑下堆着些枯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公子,出县了。
驾车的忠仆司马福低声道。
这是个四十余岁的汉子,自幼在司马家为仆,性情沉稳,武艺不俗。
司马懿微微颔首,目光越过界碑,望向远方。
官道在此变得坑洼不平,两旁的田野渐渐荒芜,偶尔可见几处烧毁的农舍,黑黢黢的骨架支棱在苍茫天地间,像极了曝尸荒野的巨兽。
加速。
司马懿放下车帘,声音平静无波。
车轮轧过冻土,发出吱呀的声响。
越往北行,景象越是凄凉。
时近正午,竟不见一丝炊烟。
道旁时而可见倒毙的饿殍,被野狗啃食得面目全非,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