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汉墓残符

关灯
七月里的日头毒得很,晒得发掘现场的黄土都冒起一层虚烟。

     西汉庐江国诸侯王墓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已近尾声,主墓室早已清理完毕,出土的文物正被小心翼翼地编号、打包,准备运往市博物馆。

    大部分的兴奋与喧嚣也随之而去,留下的只有枯燥的收尾和随时可能袭来的疲惫。

     陈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抹去额角渗出的细汗。

    作为省考古研究所的年轻成员,他被分配负责最后清理几处不起眼的偏室和耳室。

    这些地方通常乏善可陈,多是堆放陪葬器皿或仆役居所,难有重大发现。

     他现在所在的这间偏室,狭窄低矮,不足十平米。

    四壁是粗糙的夯土,角落里散落着一些早已腐朽殆尽的有机物残渣和几件破损的陶罐,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泥土和陈腐气息混合的味道。

    探照灯的光线是这里唯一的光源,勉强驱散角落的黑暗。

     他用小刷子细致地清理着墙根的浮土,动作标准而耐心。

    这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急不得,也马虎不得。

    就在刷子扫过靠近内壁的一处角落时,他的动作微微一顿。

     触感有些不同。

     不是夯土的绵软,也不是石块的坚硬,而是一种带着某种规律性的凹凸感。

     他俯下身,凑近了看。

    灯光下,那片区域的土色似乎也比周围更深一些。

    他拿起手边的喷壶,喷出细密的水雾,湿润那片墙根。

    待水分稍稍浸润,他用更轻柔的力道,用刷尖一点点地剔除附着在上面的千年积垢。

     渐渐地,一片大约尺许见方的石壁显露出来。

    不同于周围粗糙的夯土,这片石壁明显经过打磨,表面相对平整。

    而真正让陈玺呼吸微微一滞的,是石壁上呈现出来的东西。

     那不是常见的汉代纹饰,也不是墓志铭文。

    那是一组他从未在任何考古报告、金石着录甚至野史杂谈中见到过的奇特符号。

     它们由尖锐的折线和诡异的弧线组合而成,结构繁复,似乎蕴含着某种内在的规律,却又完全无法解读。

    有些符号像是抽象化的星辰山川,有些则像是某种从未流传开的古老文字,笔画古拙,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苍劲与神秘感。

    它们深深地镌刻在石壁上,历经两千余年,依然清晰可辨。

     陈玺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

    一种属于考古学者的本能直觉告诉他,这发现非同寻常。

    他迅速从工具包里取出相机,调整好角度和光线,对着这片石壁从不同方位拍摄了十几张高清照片。

     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