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绘惊鸿》

关灯
时间在笔尖与纸面的细微摩擦声中悄然流逝。

    殓房内昏暗的光线,仿佛都凝聚在了那张逐渐变得丰盈、生动的宣纸之上。

     云芷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外界的目光,无论是怀疑、惊惧,还是那道最具压迫感的审视,都被她屏蔽在外。

    她的眼中只有骨骼,只有数据,只有那需要从虚无中被重新召唤出来的面容。

     她的笔法,在萧绝和赵铁河等人看来,是前所未见、近乎诡异的。

    它摒弃了这个时代画师所讲究的“气韵”、“神似”等玄妙概念,转而追求一种极致的、近乎冷酷的精确。

    每一根线条的起落,每一处明暗的渲染,都基于颅骨上那些细微的隆起、凹陷和角度,仿佛她不是在凭空创造,而是在一丝不苟地“翻译”着骨骼无声的语言。

     构建完基础的骨骼框架和软组织轮廓后,云芷的笔触变得更加细腻。

    她开始处理那些决定一个人独特面貌的细节。

     眉眼:依据残存眼眶的大小和形状,她勾勒出一双杏眼的轮廓,眼型偏圆,显得温和,但眼尾处依据骨骼走向微微上挑,又平添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倔强。

    她没有画出瞳孔,但通过恰到好处的阴影渲染,让眼窝显得深邃,仿佛蕴藏着未及言说的情绪。

     鼻唇:鼻梁的线条挺拔而流畅,源自那截残存鼻骨提供的坚实基础。

    鼻头圆润微翘,削弱了面部的攻击性。

    嘴唇的描绘则参考了颌骨关系与牙齿(虽大多烧毁,但牙槽骨形态可提供信息)的咬合,唇形饱满,上唇的“M”形唇峰清晰,下唇丰润,唇角自然闭合,显得安静而隐忍。

     轮廓与肌肤:她利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巧妙地表现出面部肌肉的微妙起伏。

    颧骨处略施淡染,暗示着并不突出的颧骨;下颌线条圆润流畅,表明死者年纪尚轻,面部脂肪尚未流失。

    她甚至用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笔触,在鼻翼两侧和眼角周围,轻轻扫出些许纹理,模拟出年轻肌肤应有的细腻质感,而非死气沉沉的光滑。

     整个过程,她没有任何犹豫,下笔果断,修正极少。

    这种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自信,让她的动作带着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美感,也让旁观者心中的疑虑,逐渐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所取代。

     当主要面部特征完成后,云芷的笔尖停顿了片刻。

    她的目光再次落回那焦黑的头骨,尤其是在右眼窝下方的颧骨区域反复巡弋。

    那里,骨骼表面似乎有一处极其微小的、与周围略有不同的纹理痕迹,非常不明显,若非她观察入微,几乎会将其忽略。

    这可能是长期微小外力(比如佩戴饰物摩擦)或某种轻微皮肤病愈后留下的痕迹,在面部软组织中,很可能表现为一颗小痣或浅疤。

     略一思索,云芷做出了判断。

    她提起笔,蘸取一点稍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