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记忆深处》
关灯
小
中
大
墨韵斋内,万籁俱寂,唯有更漏滴答,计算着被囚禁的光阴。
送膳的嬷嬷早已离去,房门紧锁,窗外天色由沉黯的墨蓝逐渐转为鱼肚白,又化作白日里透过窗棂缝隙投入的、几束微尘浮动的光柱。
云芷独自置身于这间华丽而空旷的画室,仿佛被遗忘在世外一角。
她没有呼唤,没有试图探寻,只是静立在巨大的画案前,目光掠过那些价值不菲的画笔与颜料,最终,落在了一张质地最为普通、未经染色的素白宣纸上。
萧绝提供了最好的工具,是一种示好,也是一种试探。
她若迫不及待地使用那些珍贵的朱砂、石青、金粉,反而显得浮躁或别有用心。
这最简单的素纸,恰恰最能考验真章,也最能……隐藏真实意图。
她需要作画。
并非为了取悦谁,而是为了验证,为了梳理,为了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中,触摸某种真实——关于这具身体,关于“云芷”这个身份的真实。
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
她执起一支中楷狼毫,指尖触及温润的笔杆时,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血肉相连般的熟悉感,自然而然地从指尖蔓延开来,顺着臂膀,直抵心口。
这不是她作为苏晴时,经年累月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仿佛烙印在灵魂本源里的亲近与渴望。
这具身体,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执笔而存在的。
她蘸饱了清水,在端砚上缓缓研磨着一锭上好的松烟墨。
动作流畅,手腕稳定,研磨的圈数、力道,都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韵律感,仿佛已重复过千万遍。
黑色的墨汁在砚堂中化开,浓淡适中,油亮生光。
铺纸,镇尺压平。
她闭上眼,试图在脑海中勾勒父亲云凛的容貌。
原主的记忆碎片中,关于父亲的画面大多模糊,唯有一个清瘦、温和、带着书卷气的轮廓。
她依据这模糊的印象,准备落笔。
然而,当笔尖即将触及纸面的刹那,她的手腕竟不由自主地微微调整了一个角度,一种奇异的、不属于她主观意识
送膳的嬷嬷早已离去,房门紧锁,窗外天色由沉黯的墨蓝逐渐转为鱼肚白,又化作白日里透过窗棂缝隙投入的、几束微尘浮动的光柱。
云芷独自置身于这间华丽而空旷的画室,仿佛被遗忘在世外一角。
她没有呼唤,没有试图探寻,只是静立在巨大的画案前,目光掠过那些价值不菲的画笔与颜料,最终,落在了一张质地最为普通、未经染色的素白宣纸上。
萧绝提供了最好的工具,是一种示好,也是一种试探。
她若迫不及待地使用那些珍贵的朱砂、石青、金粉,反而显得浮躁或别有用心。
这最简单的素纸,恰恰最能考验真章,也最能……隐藏真实意图。
她需要作画。
并非为了取悦谁,而是为了验证,为了梳理,为了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中,触摸某种真实——关于这具身体,关于“云芷”这个身份的真实。
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
她执起一支中楷狼毫,指尖触及温润的笔杆时,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血肉相连般的熟悉感,自然而然地从指尖蔓延开来,顺着臂膀,直抵心口。
这不是她作为苏晴时,经年累月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仿佛烙印在灵魂本源里的亲近与渴望。
这具身体,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执笔而存在的。
她蘸饱了清水,在端砚上缓缓研磨着一锭上好的松烟墨。
动作流畅,手腕稳定,研磨的圈数、力道,都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韵律感,仿佛已重复过千万遍。
黑色的墨汁在砚堂中化开,浓淡适中,油亮生光。
铺纸,镇尺压平。
她闭上眼,试图在脑海中勾勒父亲云凛的容貌。
原主的记忆碎片中,关于父亲的画面大多模糊,唯有一个清瘦、温和、带着书卷气的轮廓。
她依据这模糊的印象,准备落笔。
然而,当笔尖即将触及纸面的刹那,她的手腕竟不由自主地微微调整了一个角度,一种奇异的、不属于她主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