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笔迹疑云》
关灯
小
中
大
华伪装,直抵墨迹之下的本质。
这种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专业姿态,与他所知的任何一位书画鉴赏大家或刑名老吏都不同,带着一种独特的、令人信服的魅力。
时间一点点流逝,画室内只闻云芷偶尔调整纸张的细微声响和她清浅的呼吸。
突然,她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目光牢牢锁定在拓片上一个较为清晰的“安”字,以及牡丹手稿中一首残诗里出现的两个“安”字上。
“王爷,您看这里。
”云芷的声音带着发现关键线索的紧绷。
萧绝走近,循着她指尖所示望去。
拓片上的“安”字,宝盖头写得开阔,最后一笔“点”顺势带出,隐含锋芒,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男子书写时才常见的洒脱气度。
而牡丹手稿中的两个“安”字,宝盖头则显得收敛秀气,那个“点”也更为圆润柔和。
粗看之下,风格迥异。
但云芷用细毫蘸了清水,在旁边的宣纸上,开始缓慢地、一笔一画地复写这两个不同来源的“安”字。
“看它的间架结构,”她一边写一边解释,“拓片上的‘安’,重心偏右,女字底的横画略向上倾斜,形成一种动态。
而牡丹写的‘安’,重心平稳,横画平直,显得端庄。
” 她写完,放下笔,目光灼灼地看向萧绝:“单看一个字的形态,确实差异明显。
但是,王爷,您注意看它们行笔的‘节奏’和笔锋转换的‘习惯’。
” 她再次指向拓片和手稿:“拓片上的字,虽然风格洒脱,但起笔多藏锋,转折处多用顿笔,尤其是这个‘安’字宝盖头的横折钩,有一个非常细微的、向内按压再弹起的动作。
而牡丹的字,表面看娟秀流畅,起笔多露锋,转折看似圆滑,但在几个关键笔画上,比如这个‘情’字的竖心旁,以及她签名时‘丹’字的那一横,都下意识地流露出了那种‘藏锋起笔’和‘顿笔转折’的习惯!” 云芷越说越快,拿起另外几张手稿:“还有这里,她临摹宋代花鸟画的题跋时,试图模仿那种瘦金体的风骨,笔画细劲。
但在长横的收笔处,以及撇画的末端,她依旧控制不住地带上了一点她自己习惯的、略带波磔的笔意。
这说明了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自问自答,眼中闪烁着洞悉真相的光芒:“这说明,牡丹现在展现给我们看的‘娟秀’字体,很可能并非她原本的书写习惯!她是在刻意模仿、或者说是‘扮演’一种符合她花魁身份的、柔媚的女性笔迹!而她真实的书写习惯,是更接近于这张拓片上的字迹——更大气,更内敛,甚至……带着一丝经过训练的、不易察觉的筋骨!” 这个发现,让萧绝的瞳
这种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专业姿态,与他所知的任何一位书画鉴赏大家或刑名老吏都不同,带着一种独特的、令人信服的魅力。
时间一点点流逝,画室内只闻云芷偶尔调整纸张的细微声响和她清浅的呼吸。
突然,她的动作停顿了一下,目光牢牢锁定在拓片上一个较为清晰的“安”字,以及牡丹手稿中一首残诗里出现的两个“安”字上。
“王爷,您看这里。
”云芷的声音带着发现关键线索的紧绷。
萧绝走近,循着她指尖所示望去。
拓片上的“安”字,宝盖头写得开阔,最后一笔“点”顺势带出,隐含锋芒,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男子书写时才常见的洒脱气度。
而牡丹手稿中的两个“安”字,宝盖头则显得收敛秀气,那个“点”也更为圆润柔和。
粗看之下,风格迥异。
但云芷用细毫蘸了清水,在旁边的宣纸上,开始缓慢地、一笔一画地复写这两个不同来源的“安”字。
“看它的间架结构,”她一边写一边解释,“拓片上的‘安’,重心偏右,女字底的横画略向上倾斜,形成一种动态。
而牡丹写的‘安’,重心平稳,横画平直,显得端庄。
” 她写完,放下笔,目光灼灼地看向萧绝:“单看一个字的形态,确实差异明显。
但是,王爷,您注意看它们行笔的‘节奏’和笔锋转换的‘习惯’。
” 她再次指向拓片和手稿:“拓片上的字,虽然风格洒脱,但起笔多藏锋,转折处多用顿笔,尤其是这个‘安’字宝盖头的横折钩,有一个非常细微的、向内按压再弹起的动作。
而牡丹的字,表面看娟秀流畅,起笔多露锋,转折看似圆滑,但在几个关键笔画上,比如这个‘情’字的竖心旁,以及她签名时‘丹’字的那一横,都下意识地流露出了那种‘藏锋起笔’和‘顿笔转折’的习惯!” 云芷越说越快,拿起另外几张手稿:“还有这里,她临摹宋代花鸟画的题跋时,试图模仿那种瘦金体的风骨,笔画细劲。
但在长横的收笔处,以及撇画的末端,她依旧控制不住地带上了一点她自己习惯的、略带波磔的笔意。
这说明了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自问自答,眼中闪烁着洞悉真相的光芒:“这说明,牡丹现在展现给我们看的‘娟秀’字体,很可能并非她原本的书写习惯!她是在刻意模仿、或者说是‘扮演’一种符合她花魁身份的、柔媚的女性笔迹!而她真实的书写习惯,是更接近于这张拓片上的字迹——更大气,更内敛,甚至……带着一丝经过训练的、不易察觉的筋骨!” 这个发现,让萧绝的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