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漕运惊变,暗网捕风

关灯
腊月的寒风卷着碎雪,抽打在阳谷县码头的漕运船上。

    乔郓踩着冻得溜滑的跳板登上船时,脚夫们正哈着白气往舱里搬粮袋,粗麻绳勒进冻红的肩膀,发出“咯吱”的闷响。

     “郓哥,最后五十袋也装好了。

    ”周铁跺掉靴底的积雪,递过一本台账,“每袋都按您的规矩,用朱砂印封了口,重量、成色都记在上面,马六亲自核对的。

    ” 乔郓指尖划过粮袋上鲜红的“赵记”印记,目光扫过站在船尾的马六。

    这位前漕运船工正弯腰检查船锚,粗糙的手掌抚过冰冷的铁索,眼神里满是对水路的熟稔。

    激活信息探查的微光在眼底一闪而过: 【眼底:马六】 【状态:警惕(紧盯着芦苇荡方向)+焦虑(口袋里攥着妻子刚绣的平安符)】 【关联信息:昨夜在码头酒馆,听见两个操济州口音的汉子打听“赵记粮船的行船时辰”】 “马六,”乔郓走过去,声音压得很低,“水路最近不太平,黄河段的芦苇荡多留意,遇到可疑船只别硬拼,鸣铳为号,张顺的巡逻船会在下游接应。

    ”他从袖中摸出一把短铳——这是用系统积分兑换的“防身火铳”,黑铁枪管泛着冷光,“这东西能唬住人,不到万不得已别用。

    ” 马六接过火铳,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郓哥放心,这条水路我跑了十五年,闭着眼都能避开险滩。

    只是……昨夜那两人的眼神,像淬了毒的刀子。

    ” 乔郓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投向远处灰蒙蒙的芦苇荡。

    寒风卷着雪沫钻进领口,他却没觉得冷——自从承接了东平府军粮供应的差事,他就知道这趟漕运绝不会安稳。

    梁山的眼线还在暗处窥伺,李坤的余党也未彻底清除,军粮就是他的软肋,也是敌人最想捅破的地方。

     目送漕运船扯起风帆,顺着结冰的河面缓缓驶远,乔郓才转身回粮行。

    刚进大门,就见赵掌柜抱着账本急得直跺脚,棉袍上的雪都没来得及拍掉:“郓哥!刚接到东平府快马传信,说咱们的粮船在黄河芦苇荡附近搁浅,船上的粮袋……被人动了手脚!” 乔郓的心猛地一沉,账本“啪”地掉在地上。

    “具体怎么说?封条呢?马六和兄弟们怎么样?” “传信的差役说,粮船是被暗桩扎破了船底才搁浅的,粮袋被打开了十几袋,里面掺了沙土和陈粮,封条也断了。

    马六和伙计们都没事,被官府的人带去问话了。

    ”赵掌柜的声音发颤,“军粮掺假是死罪啊,知府大人已经派人来阳谷县拿人了!” 话音未落,两个身着官服的捕快已经闯了进来,腰间的铁链“哗啦”作响:“谁是乔郓?奉知府大人令,即刻随我们去东平府问话!” 乔郓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怒火。

    他捡起账本,指尖划过“朱砂封条”的记录,突然冷笑一声:“两位差役稍等,我得带上粮行的封条印鉴。

    若是真的封条断裂,我认栽;可若是有人伪造封条栽赃,这账也得算清楚。

    ” 捕快见他镇定,倒也没为难,只催促着尽快动身。

    坐在颠簸的马车上,乔郓闭目沉思,激活了“情报分析”技能。

    脑海中瞬间闪过几个碎片:马六说的“济州口音汉子”、李坤堂弟李二狗最近频繁出入码头酒馆、梁山杜兴在济州府有个秘密联络点……这些看似无关的线索,突然串成了一条线。

     抵达东平府知府衙门时,公案上已经摆着一袋掺了沙土的粮食。

    知府拍着惊堂木,怒目圆睁:“乔郓!你可知罪?五千斤军粮掺假,延误军需,按律当斩!” “大人容禀,”乔郓上前一步,将封条印鉴放在公案上,“我粮行的封条用的是东阿阿胶熬制的印泥,遇水不化,边缘光滑如镜。

    您看这袋粮食上的断封条,印泥发灰,边缘起毛,分明是伪造的。

    ” 知府拿起封条仔细比对,果然如乔郓所说。

    他的脸色稍缓,却仍有疑虑:“那粮船为何会搁浅?粮袋又是被谁打开的?” “大人,这正是有人设下的圈套。

    ”乔郓躬身道,“粮船行至芦苇荡时,被暗桩扎破船底,趁船员抢修的间隙,有人上船调换粮食,伪造封条。

    我已让手下追查,想必很快就有线索。

    恳请大人宽限三日,我定能查明真相,还粮行一个清白。

    ” 知府沉吟片刻,终是点了头:“三日!若三日之内查不出真相,休怪本府无情!” 乔郓刚出府衙,就见周铁牵着马等在门口,脸上满是急色:“郓哥,马六从官府出来了,他说搁浅时看到芦苇荡里有艘乌篷船,船舷上有个‘杜’字标记!” “杜字标记……”乔郓眼神一凛,“是鬼脸儿杜兴!他是朱贵的拜把子兄弟,肯定是为了给朱贵报仇,联合李坤的余党搞的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