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学堂风波,御史暗棋
关灯
小
中
大
群中响起一阵叫好声。
王老头走到乔郓身边,愧疚道:“郓哥,是我们糊涂,差点信了谣言。
” “不怪大家。
”乔郓笑着摆手,“以后遇到事,咱们多看看,多问问,就不会被人骗了。
”他让周林拿来新的秧苗,“李二哥,这是备用的秧苗,我们帮你重新栽上,保证不耽误农时。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农户们七手八脚帮李二补栽秧苗,田埂上又恢复了热闹。
乔郓看着这一幕,悄悄松了口气——钱万贯想用这种拙劣的手段搅黄学堂,未免太小看他了。
但这也提醒他,恒丰不会善罢甘休,得尽快巩固农户的信任。
下午,乔郓刚回到阳谷粮行,赵掌柜就急匆匆迎上来,手里拿着一封红色请柬:“郓哥,东平府巡察御史张大人明日要来阳谷考察农桑新政,钱万贯陪同,还特意送了请柬,让你去府衙门口迎接。
” “张大人?”乔郓接过请柬,鎏金的“张”字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
他激活信息探查,关于张大人的信息浮现: 【目标:张敬】 【身份:东平府巡察御史,曾任济州府通判,与钱万贯是同窗】 【状态:贪婪(收受过钱万贯的古玩贿赂)+伪善(注重官声,怕被弹劾)】 【关联信息:此次考察名义上是查农桑,实则想帮钱万贯打压赵记,同时捞取“重视农桑”的政绩】 “钱万贯倒是会找靠山。
”乔郓冷笑一声,将请柬放在桌上,“明日我去迎接,但考察的路线得由我们定。
赵掌柜,你去准备几份详细的农桑报告,把示范田的收成数据、农户的反馈都写清楚,尤其是新种子增产的具体数字,越详细越好。
” “好,我这就去办。
”赵掌柜转身去了账房。
乔郓又对周铁道:“你去趟东平府,找拐子刘的人,查一下张大人在济州府的旧事,特别是有没有收受贿赂的把柄。
钱万贯能拉拢他,咱们也能牵制他。
” 次日清晨,阳谷县府衙门口挂起了“欢迎巡察御史”的红绸。
乔郓穿着劝农使的青色官服,站在衙役队伍最前面,身后跟着陈先生和几个乡绅代表。
辰时三刻,一队马车缓缓驶来,为首的马车上插着“巡察御史”的旗幡,钱万贯骑着马跟在旁边,见到乔郓,嘴角勾起一抹挑衅的笑。
马车停下,一个穿着绯色官服的中年男人走下来,面白无须,眼神锐利,正是张敬。
“乔劝农使不必多礼。
”他抬手虚扶,语气平淡,目光却扫过乔郓身后的乡绅,“听闻阳谷的农桑新政做得不错,本御史特意来看看。
” “大人谬赞,请随我来。
”乔郓做了个“请”的手势,“我们先去城郊的示范田,那里的稻苗刚抽穗,长势喜人。
” 张敬点头,一行人往示范田走去。
路上,钱万贯故意落后两步,凑近乔郓低声道:“乔郓,识相的就把军粮差事让出来,不然张大人一句话,就能撤了你的劝农使。
” 乔郓淡淡瞥了他一眼:“钱掌柜还是操心自己的粮行吧,听说恒丰上月偷税漏税的账目,还在粮署压着。
” 钱万贯的脸色瞬间变了,恶狠狠地瞪了乔郓一眼,却不敢再多说。
乔郓心中冷笑——昨晚周铁传回消息,张敬在济州府时,曾包庇过偷税的商户,后来被人举报,差点丢了官,所以他最忌讳“偷税漏税”这四个字。
示范田里,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随风起伏。
陈先生指着稻田道:“张大人,这改良稻种是乔郓找老农学培育的,去年试种,亩产比往年多两石三斗,今年推广后,阳谷的粮税预计能增三成。
”他递过农户的签字画押,“这是一百二十户农户的证词,都证明新种子和新农具好用。
” 张敬接过证词,翻了几页,目光落在增产数据上,眼神微动。
他此次前来,本想找些岔子打压乔郓,可看到实实在在的收成和农户的认可,又犹豫了——若是能将阳谷的农桑新政作为自己的政绩上报,对仕途大有好处。
“不错,不错。
”张敬的语气缓和了些,“乔劝农使年轻有为,值得嘉奖。
”他转头对钱万贯道,“钱掌柜,你也该学学赵记,多为农户着想,别总想着投机取巧。
” 钱万贯愣住了,没想到张敬会突然变卦,只能讪讪点头:“是,下官受教了。
” 离开示范田,乔郓又带张敬去了农桑学堂。
教室里,周老伯正在教农户们辨认虫害,黑板上画着蝼蛄、蚜虫的画像,旁边标注着防治方法。
农户们围在桌前,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虫卵,时不时举手提问。
“这些农户都很积极啊。
”张敬点头称赞,目光落在墙上的《农桑简易法》刻本上,“这书编得通俗易懂,适合农户学习,本御史回去后,会向朝廷举荐,推广到整个东平府。
”
王老头走到乔郓身边,愧疚道:“郓哥,是我们糊涂,差点信了谣言。
” “不怪大家。
”乔郓笑着摆手,“以后遇到事,咱们多看看,多问问,就不会被人骗了。
”他让周林拿来新的秧苗,“李二哥,这是备用的秧苗,我们帮你重新栽上,保证不耽误农时。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农户们七手八脚帮李二补栽秧苗,田埂上又恢复了热闹。
乔郓看着这一幕,悄悄松了口气——钱万贯想用这种拙劣的手段搅黄学堂,未免太小看他了。
但这也提醒他,恒丰不会善罢甘休,得尽快巩固农户的信任。
下午,乔郓刚回到阳谷粮行,赵掌柜就急匆匆迎上来,手里拿着一封红色请柬:“郓哥,东平府巡察御史张大人明日要来阳谷考察农桑新政,钱万贯陪同,还特意送了请柬,让你去府衙门口迎接。
” “张大人?”乔郓接过请柬,鎏金的“张”字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
他激活信息探查,关于张大人的信息浮现: 【目标:张敬】 【身份:东平府巡察御史,曾任济州府通判,与钱万贯是同窗】 【状态:贪婪(收受过钱万贯的古玩贿赂)+伪善(注重官声,怕被弹劾)】 【关联信息:此次考察名义上是查农桑,实则想帮钱万贯打压赵记,同时捞取“重视农桑”的政绩】 “钱万贯倒是会找靠山。
”乔郓冷笑一声,将请柬放在桌上,“明日我去迎接,但考察的路线得由我们定。
赵掌柜,你去准备几份详细的农桑报告,把示范田的收成数据、农户的反馈都写清楚,尤其是新种子增产的具体数字,越详细越好。
” “好,我这就去办。
”赵掌柜转身去了账房。
乔郓又对周铁道:“你去趟东平府,找拐子刘的人,查一下张大人在济州府的旧事,特别是有没有收受贿赂的把柄。
钱万贯能拉拢他,咱们也能牵制他。
” 次日清晨,阳谷县府衙门口挂起了“欢迎巡察御史”的红绸。
乔郓穿着劝农使的青色官服,站在衙役队伍最前面,身后跟着陈先生和几个乡绅代表。
辰时三刻,一队马车缓缓驶来,为首的马车上插着“巡察御史”的旗幡,钱万贯骑着马跟在旁边,见到乔郓,嘴角勾起一抹挑衅的笑。
马车停下,一个穿着绯色官服的中年男人走下来,面白无须,眼神锐利,正是张敬。
“乔劝农使不必多礼。
”他抬手虚扶,语气平淡,目光却扫过乔郓身后的乡绅,“听闻阳谷的农桑新政做得不错,本御史特意来看看。
” “大人谬赞,请随我来。
”乔郓做了个“请”的手势,“我们先去城郊的示范田,那里的稻苗刚抽穗,长势喜人。
” 张敬点头,一行人往示范田走去。
路上,钱万贯故意落后两步,凑近乔郓低声道:“乔郓,识相的就把军粮差事让出来,不然张大人一句话,就能撤了你的劝农使。
” 乔郓淡淡瞥了他一眼:“钱掌柜还是操心自己的粮行吧,听说恒丰上月偷税漏税的账目,还在粮署压着。
” 钱万贯的脸色瞬间变了,恶狠狠地瞪了乔郓一眼,却不敢再多说。
乔郓心中冷笑——昨晚周铁传回消息,张敬在济州府时,曾包庇过偷税的商户,后来被人举报,差点丢了官,所以他最忌讳“偷税漏税”这四个字。
示范田里,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随风起伏。
陈先生指着稻田道:“张大人,这改良稻种是乔郓找老农学培育的,去年试种,亩产比往年多两石三斗,今年推广后,阳谷的粮税预计能增三成。
”他递过农户的签字画押,“这是一百二十户农户的证词,都证明新种子和新农具好用。
” 张敬接过证词,翻了几页,目光落在增产数据上,眼神微动。
他此次前来,本想找些岔子打压乔郓,可看到实实在在的收成和农户的认可,又犹豫了——若是能将阳谷的农桑新政作为自己的政绩上报,对仕途大有好处。
“不错,不错。
”张敬的语气缓和了些,“乔劝农使年轻有为,值得嘉奖。
”他转头对钱万贯道,“钱掌柜,你也该学学赵记,多为农户着想,别总想着投机取巧。
” 钱万贯愣住了,没想到张敬会突然变卦,只能讪讪点头:“是,下官受教了。
” 离开示范田,乔郓又带张敬去了农桑学堂。
教室里,周老伯正在教农户们辨认虫害,黑板上画着蝼蛄、蚜虫的画像,旁边标注着防治方法。
农户们围在桌前,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虫卵,时不时举手提问。
“这些农户都很积极啊。
”张敬点头称赞,目光落在墙上的《农桑简易法》刻本上,“这书编得通俗易懂,适合农户学习,本御史回去后,会向朝廷举荐,推广到整个东平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