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穗期细护,巧破微扰

关灯
定是熟人或者有备而来。

    他接过木齿,断口处有明显的敲击痕迹,还沾着一点淡褐色的木屑——不是耧车本身的枣木,像是某种硬杂木。

    他激活信息探查扫过木齿: 【物品:断裂的耧车木齿】 【断裂原因:人为敲击(工具为硬杂木锤,带有苦楝树汁液残留)】 【残留痕迹:木屑中混有“苍耳子”刺,是梁山喽啰常穿的粗布鞋上沾的】 【关联信息:昨夜看守的脚夫曾看到一个穿灰布衫的汉子在晒谷场附近徘徊,口音是济州府的】 “是周通的余党,”乔郓肯定道,“苦楝树汁液是他们的老把戏,苍耳子刺更是他们的标记。

    ”他对周铁道,“你带两个机灵的兄弟,顺着晒谷场周围的苍耳丛查,他们肯定留下了脚印;另外,让拐子刘的人去东阿县和阳谷的交界处看看,他们破坏完肯定往那边跑。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乡绅的脸色变了:“这……这还怎么学检修?没农具演示啊。

    ” “别急,”乔郓笑道,“互助会的仓库里有备用的耧车,周铁已经让人去搬了。

    另外,正好借这个机会,教大家怎么修木齿——断了不可怕,会修才省心。

    ” 苏婉蹲下身,仔细查看断口,突然眼睛一亮:“这断口的敲击角度很奇怪,像是左撇子干的,而且力度不大,说明这人没什么力气,应该是个小喽啰。

    ”她从竹篮里拿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她之前配的“追踪粉”,“这粉撒在苍耳丛周围,沾到衣服上不容易掉,晚上在灯下看会发荧光,能帮着找踪迹。

    ” 周铁接过粉包,立刻带人去追查。

    乔郓则搬来备用耧车,给李乡绅和农户们演示木齿的更换和维修:“先把断齿的榫头凿掉,再把新木齿用木胶黏上,最后钉两根铜钉加固,晾干一个时辰就能用。

    ”他手里拿着凿子和锤子,动作熟练,不到一刻钟就换好了一根木齿,“大家试试,很简单。

    ” 农户们跃跃欲试,李乡绅亲自上手,虽然笨手笨脚,却也成功换好了一根,他擦着汗笑道:“真不难!学会了这个,以后农具坏了自己就能修,省不少事!” 苏婉在一旁给大家递工具,时不时提醒:“凿子别太用力,会凿坏耧车的木架;木胶要涂均匀,不然粘不牢。

    ”她看到一个农户的手指被木刺扎了,立刻拿出镊子,小心翼翼地挑出木刺,涂上消炎粉,用创可贴包好,“以后干活记得戴手套,学堂备了不少,免费领。

    ” 中午时分,周铁传回消息:“郓哥,找到了!那小喽啰躲在西边的破庙里,被我们抓住了,身上还带着没来得及藏的杂木锤,上面有苦楝树汁!” 乔郓让周铁把人交给武松审问,转头对李乡绅道:“让李乡绅见笑了,一点小麻烦,不影响咱们学技术。

    ” “不麻烦,不麻烦,”李乡绅连连摆手,“反而让我们见识了互助会的本事——出了事不慌,还能趁机教技术,乔劝农使真是厉害!东阿县的推广,我回去就牵头,肯定没问题!” 下午的农具检修格外顺利。

    在乔郓和周铁的指导下,东阿县的农户们不仅学会了修耧车,还掌握了磨镰刀、紧锄头柄的技巧。

    苏婉则带着几个农户,在麦田里实地演示病虫害防治,教他们辨认麦蛾卵、麦锈病的初期症状,手里的草药图谱被传看了一遍又一遍。

     “苏姑娘,这图谱能给我们一份吗?”一个农户小心翼翼地问,“我们记性不好,怕回去就忘了。

    ” “当然能,”苏婉笑着点头,“学堂印了不少,等会儿让周林给你们每人带一份,还有药粉的配方,都写在后面了。

    ” 夕阳西下时,李乡绅带着农户们准备返程。

    他握着乔郓的手,真诚道:“乔劝农使,这次来阳谷没白来,不仅学了技术,还看到了互助会的实在。

    东阿县的推广,你放心,我保证三个月内把试点村建起来,到时候还得请你派技术员来指导。

    ” “没问题,”乔郓笑道,“互助会的技术员随时待命,种子和农具也能优先供应东阿县。

    ” 送走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