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专员考察,微澜稳渡
关灯
小
中
大
,教大家认草药、防小病,身体好了,才能安心种地。
这半年,农户的患病率降了四成,也是新政能推下去的基础。
” 李大人点了点头,合上记事簿,语气终于缓和了些:“阳谷的新政,做得扎实、细致,既考虑了粮食增产,也考虑了农户的实际困难,没有急功近利,很难得。
”他站起身,对乔郓道,“本官会向户部如实禀报,阳谷的经验,不仅要在东平府推广,还要上报朝廷,作为全国农桑新政的参考。
” 乔郓心中一喜,和陈先生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慰。
农户们也爆发出一阵欢呼,刘老汉激动得抹了把眼泪:“太好了!以后咱们的日子更有盼头了!” 送走李大人,已是未时。
阳光更烈了,乔郓和苏婉坐在学堂的账房里,喝着绿豆汤,都松了口气。
“没想到这么顺利,”苏婉笑着道,“李大人看着严肃,其实很务实,只看实在的东西。
” “是啊,”乔郓点头,“还好周通的人没闹起来,不然就麻烦了。
周铁那边怎么样了?” 正说着,周铁来了,手里拿着武松派人送来的供词:“郓哥,那两个余党招了,是周通让他们来的,想在麦田里扔苦楝树枝,让李大人觉得咱们的管理不到位,破坏新政推广。
武松大哥说,已经派人去莘县的聚义酒馆了,争取把周通的联络点端了。
” “好!”乔郓拍了下桌子,“不能再让周通捣乱了,这次端了他的联络点,让他在东平府没有立足之地。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傍晚,农户们都散去了,乔郓和苏婉坐在学堂的晒谷场上,看着夕阳下的麦田。
灌浆的麦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像一片涌动的绿浪,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混着麦香和晚饭的香气。
周铁带着伙计们收拾农具,赵掌柜在账房里核对今天的开支,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李大人说要上报朝廷,”苏婉轻声道,“以后阳谷的名气大了,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来学习?咱们得提前准备些住处和资料。
” “嗯,”乔郓点头,“我让赵掌柜在学堂旁边盖两间厢房,作为来学习的农户和乡绅的住处,再印些《农桑简易法》的小册子,方便大家带回去。
另外,东阿县和莘县的推广要加快,争取年底前,三个县的新政都能落地。
” 苏婉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递给乔郓:“这是我用新采的薄荷和菊花做的香囊,天热,你带在身上,能防暑。
今天忙了一天,晚上早点休息,别再整理资料了。
” 乔郓接过香囊,淡淡的清香萦绕在鼻尖,心里暖暖的。
他看着苏婉被夕阳染红的脸颊,嘴角泛起浅浅的笑意:“你也一样,今天给李大人讲解药粉和义诊,说了那么多话,肯定累了。
伙房留了麦饼,回去热着吃,别饿肚子。
” “嗯。
”苏婉点头,站起身,往自己的厢房走去。
夕阳的光落在她身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柳编帽的帽檐垂着的麦蓝菜,在风中轻轻晃动。
乔郓坐在晒谷场的石凳上,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学堂的拐角,才拿起桌上的新政推广计划书。
月光渐渐爬上来,洒在计划书的字迹上,“东平府农桑新政推广细则”几个字格外清晰。
他知道,这次考察的成功,只是新政推广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事要做——应对周通的残余势力、加快邻县的推广、准备朝廷的后续考察…… 但他不再感到迷茫。
身边有苏婉的细心辅佐,有赵掌柜、周铁的踏实肯干,有陈先生的智慧指导,还有农户们的真心拥护,这些就像麦田里的根,深深扎在阳谷的土地上,支撑着他一步步往前走。
账房里的灯光亮了起来,赵掌柜还在核对账目,算盘的“噼啪”声和远处的蛙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阳谷宁静的夜。
乔郓站起身,走进账房,拿起笔,在计划书的末尾添上一句:“农桑之兴,在人同心,稳步前行,终见丰年。
” 窗外的麦田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辉,灌浆的麦穗沉甸甸的,像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着秋日的丰收。
属于他的潜龙之路,在这考察后的宁静与期待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向着更广阔的天地,稳步延伸。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
这半年,农户的患病率降了四成,也是新政能推下去的基础。
” 李大人点了点头,合上记事簿,语气终于缓和了些:“阳谷的新政,做得扎实、细致,既考虑了粮食增产,也考虑了农户的实际困难,没有急功近利,很难得。
”他站起身,对乔郓道,“本官会向户部如实禀报,阳谷的经验,不仅要在东平府推广,还要上报朝廷,作为全国农桑新政的参考。
” 乔郓心中一喜,和陈先生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欣慰。
农户们也爆发出一阵欢呼,刘老汉激动得抹了把眼泪:“太好了!以后咱们的日子更有盼头了!” 送走李大人,已是未时。
阳光更烈了,乔郓和苏婉坐在学堂的账房里,喝着绿豆汤,都松了口气。
“没想到这么顺利,”苏婉笑着道,“李大人看着严肃,其实很务实,只看实在的东西。
” “是啊,”乔郓点头,“还好周通的人没闹起来,不然就麻烦了。
周铁那边怎么样了?” 正说着,周铁来了,手里拿着武松派人送来的供词:“郓哥,那两个余党招了,是周通让他们来的,想在麦田里扔苦楝树枝,让李大人觉得咱们的管理不到位,破坏新政推广。
武松大哥说,已经派人去莘县的聚义酒馆了,争取把周通的联络点端了。
” “好!”乔郓拍了下桌子,“不能再让周通捣乱了,这次端了他的联络点,让他在东平府没有立足之地。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傍晚,农户们都散去了,乔郓和苏婉坐在学堂的晒谷场上,看着夕阳下的麦田。
灌浆的麦穗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像一片涌动的绿浪,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混着麦香和晚饭的香气。
周铁带着伙计们收拾农具,赵掌柜在账房里核对今天的开支,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李大人说要上报朝廷,”苏婉轻声道,“以后阳谷的名气大了,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来学习?咱们得提前准备些住处和资料。
” “嗯,”乔郓点头,“我让赵掌柜在学堂旁边盖两间厢房,作为来学习的农户和乡绅的住处,再印些《农桑简易法》的小册子,方便大家带回去。
另外,东阿县和莘县的推广要加快,争取年底前,三个县的新政都能落地。
” 苏婉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递给乔郓:“这是我用新采的薄荷和菊花做的香囊,天热,你带在身上,能防暑。
今天忙了一天,晚上早点休息,别再整理资料了。
” 乔郓接过香囊,淡淡的清香萦绕在鼻尖,心里暖暖的。
他看着苏婉被夕阳染红的脸颊,嘴角泛起浅浅的笑意:“你也一样,今天给李大人讲解药粉和义诊,说了那么多话,肯定累了。
伙房留了麦饼,回去热着吃,别饿肚子。
” “嗯。
”苏婉点头,站起身,往自己的厢房走去。
夕阳的光落在她身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柳编帽的帽檐垂着的麦蓝菜,在风中轻轻晃动。
乔郓坐在晒谷场的石凳上,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学堂的拐角,才拿起桌上的新政推广计划书。
月光渐渐爬上来,洒在计划书的字迹上,“东平府农桑新政推广细则”几个字格外清晰。
他知道,这次考察的成功,只是新政推广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事要做——应对周通的残余势力、加快邻县的推广、准备朝廷的后续考察…… 但他不再感到迷茫。
身边有苏婉的细心辅佐,有赵掌柜、周铁的踏实肯干,有陈先生的智慧指导,还有农户们的真心拥护,这些就像麦田里的根,深深扎在阳谷的土地上,支撑着他一步步往前走。
账房里的灯光亮了起来,赵掌柜还在核对账目,算盘的“噼啪”声和远处的蛙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阳谷宁静的夜。
乔郓站起身,走进账房,拿起笔,在计划书的末尾添上一句:“农桑之兴,在人同心,稳步前行,终见丰年。
” 窗外的麦田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辉,灌浆的麦穗沉甸甸的,像在积蓄着力量,等待着秋日的丰收。
属于他的潜龙之路,在这考察后的宁静与期待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向着更广阔的天地,稳步延伸。
喜欢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请大家收藏:()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