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账房谋算,杆影渐沉

关灯
霜降的寒气透过账房的窗缝钻进来,乔郓搓了搓冰凉的手指,目光落在桌上的情报纸条上——是拐子刘刚送来的,字迹潦草却透着急色:“杨春带五名梁山喽啰潜伏济州城郊,似在打探培训基地方位,与张万财粮行伙计有秘密接触。

    ” 炭炉里的炭火“噼啪”响了一声,火星溅在脚边的铜盆里。

    乔郓拿起那根涂过草药汁的杨木杆,试着挥了挥“扫”式,木杆划过空气的声音依旧发虚,手腕的酸痛感比昨天更明显。

    他苦笑一声,将木杆靠在桌边——昨天对付三个小喽啰都要靠苏婉的薄荷粉和护院帮忙,若真遇上杨春那样的硬茬,恐怕连自保都难。

     “在想杨春的事?”苏婉端着一碗热姜枣茶走进来,见他盯着情报纸出神,将茶碗放在他手边,“刚才王姑娘说,济州府捕快只肯在外围巡逻,不肯深入山地,真出事了,怕是指望不上。

    ” 乔郓接过茶碗,暖意顺着掌心蔓延,却驱不散心底的沉郁:“周铁忠诚,护院们也卖力,但真要对上梁山的人,还是差太远。

    ”他指尖点在情报纸上的“杨春”二字,“这人是梁山的步军头领,据说拳脚利落,手下还有两个会使朴刀的好手,咱们现有的人马,拦不住。

    ” 王月瑶掀帘进来时,手里拿着一张培训基地的防卫图,见两人神色凝重,便知是为情报的事:“我让王家护院头领带十个好手去济州,都是练过几年拳脚的,但要说能打赢杨春,悬。

    ”她将防卫图铺在桌上,指着基地后山的小道,“这是唯一的隐蔽入口,杨春要是从这来,咱们的岗哨可能发现不了。

    ” 乔郓盯着防卫图,指尖划过各个岗哨标记,突然意识到一个更关键的问题:“不光是战力,咱们还缺个能筹谋的人。

    周铁能执行命令,但遇到突发情况,难出对策;咱们三个凑在一起想办法,终究是临时抱佛脚,要是有个懂布局、能预判风险的,也不至于每次都被动应对。

    ” 苏婉低头搅了搅茶碗里的红枣,轻声道:“以前听陈先生说,他有个学生叫陈默,曾在府衙做过幕僚,因得罪权贵被罢官,现在在东平府卖字画为生,据说很有谋略,就是性子倔,不肯轻易依附人。

    ” “幕僚?”乔郓眼睛一亮,“要是能请他来,至少能帮着梳理防卫和推广的布局。

    ” “但他认死理,”王月瑶摇头,“去年张万财想请他当粮行师爷,许了百两银子,他嫌张万财粮价不公,当面拒了。

    要请他,得让他认可咱们的新政,不是靠钱。

    ” 乔郓指尖在桌上敲了敲,心里有了主意:“那就让他看到新政的实在。

    下次去东平府,带上农户的增收账本、孩子们的学堂涂鸦,还有互助会的章程,让他知道咱们不是为了自己,是真帮农户做事。

    ” 聊到这里,乔郓再次握住杨木杆,试着刺出“戳”式,却因手腕无力偏了方向。

    “我这身子骨也得练,”他自嘲道,“上次对付一个小喽啰都震得胳膊麻,真遇上杨春,连递招的机会都没有。

    ” 王月瑶走过去,握住他的手腕调整姿势:“你发力不对,不是光靠胳膊,要借腰腹的劲。

    ”她示范着挥杆,木杆带着风声,“但光靠练不够,你常年伏案整理资料,体质底子弱,得先补补。

    ” 苏婉突然想起什么,从药袋里拿出一本泛黄的医书:“我爹留下的医书里有‘固本汤’的方子,用黄芪、当归、山药熬煮,每天喝一碗,能补气血,增强体力。

    我明天就熬,你试试。

    ” 乔郓接过医书,指尖拂过陈旧的纸页,心里暖暖的,却也更清楚——汤药能补气血,却练不出应急的战力;护院能挡小贼,却拦不住真正的高手;苏婉和王月瑶各有专长,却不能独当一面统筹全局。

    他需要的,是能撑起“武力”和“谋略”两个缺口的人。

     夜深了,苏婉和王月瑶回了厢房,账房里只剩乔郓一人。

    他点亮油灯,在纸上写下“人才清单”四个大字,开始逐个梳理能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