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濮州盐改,渠水新生

关灯
整理的鱼虾减产数据放在桌上,“您的池塘每年死鱼损失至少五十两,要是用我们的方案净水,不仅鱼虾不死,还能多卖十两,这账您不算算?” 苏婉递过一卷画着草药的图纸:“这是‘池塘净水方’,用苦参、明矾、芦苇根熬水泼塘,既能除浊,又能给鱼虾治病。

    我们帮您净水,您给水渠供水,分文不取,还能帮您改良池塘边的盐碱地,种上果树,岂不是双赢?” 李老财的目光终于落在图纸上,手指捻着胡须,有些动摇。

    这时,他在府衙当差的儿子李差役来了,看到桌上的文书,皱着眉道:“爹,知府大人说了,新政是朝廷支持的,您别为难乔主事他们。

    再说,池塘净水要是真能成,咱们也划算。

    ” 李老财沉吟片刻,终于点头:“行!但我得先看效果,你们先帮我净半亩塘,要是真能让水变清,我就供水。

    ” 接下来三天,苏婉带着农户们熬制净水草药水。

    大铁锅里,苦参、芦苇根翻滚着,褐色的药液冒着热气,散着淡淡的药香。

    林砚拿着小本子,记录着池塘的水质变化:“第一天浑浊度降低30%,第二天鱼浮头现象减少,第三天水已经能看到池底的石子了!” 李老财站在池塘边,看着清澈的池水,脸上露出喜色:“真管用!比之前的游医靠谱多了!”他拍着乔郓的肩膀,“乔主事,我服了!水渠要多少水,尽管引,以后有农桑上的事,你尽管找我!” 水源问题解决,水渠里的水很快充盈起来。

    乔郓指挥农户们在水渠旁挖“洗盐沟”,将洗过盐碱的废水引入沟中,再用苏婉的调碱草药水泼洒土地。

    “每亩泼三桶药汁,”他扬声喊道,“泼完后盖上麦秸,保墒又能抑制返盐!” 王月瑶带着铁匠铺的师傅,在水渠边安装“分水龙头”——这是她新设计的,能按田亩比例分配水量,防止农户抢水。

    “每个龙头上都刻着亩数,”她对农户们道,“张三哥家五亩地,开三号龙头;李四婶家三亩,开五号,别开错了。

    ” 午后,乔郓坐在田埂上,看着渠水缓缓漫过盐碱地,泛白的土壤渐渐变成褐色。

    他激活信息探查,土壤的含盐量已经降到0.3%,pH值也回落到7.5,薄荷苗在新垫的熟土里舒展着叶片,精神了不少。

    苏婉递过一碗清凉的甘草茶:“李老财刚才来说,想让你帮他改良池塘边的十亩盐碱地,种上枣树,他愿意出银子买枣树苗。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事,”乔郓喝了口茶,“让林砚算算账,枣树苗按成本价给他,顺便教他‘枣粮套种’的法子,枣树固土,粮食增收,一举两得。

    ” 林砚拿着账本走过来,脸上带着笑意:“郓哥,李老财还说,要加入互助会,带动其他乡绅支持新政。

    濮州的农户听说水源解决了,都来报名学‘洗盐’技术,已经登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