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因原姻缘
关灯
小
中
大
此,苑文俪心里就越是不安。
她记得舒琼怀胎七月时,曾拉着她的手在海棠树下说:“若我生的是个小子,定要他护着元徵一辈子。
”这话说得真诚,却让苑文俪夜不能寐——她怎能因为一纸娃娃亲,就耽误了舒琼儿子的一生? 于是她狠下心来,主动提了退亲的事。
那方象征着两家约定的龙凤呈祥双鱼玉扣,被她用锦盒仔细装好,差人送回了靖国公府。
谁知这一送,竟送出了林舒琼九个月的怨气。
直到她带着元徵启程回南塘养病那天,林舒琼都没来送行。
车马出了城门,她还在不住地回头张望,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块哽咽难当。
一年后元徵抓周礼前一天,苑文俪正抱着孩子在厅中待客,忽见门外进来个熟悉的身影。
彼时的林舒琼正牵着五岁大的楼朝赋,眼圈红红地站在门槛外。
小朝赋穿着宝蓝色锦袍,规规矩矩地行礼问安,模样俊得让人移不开眼。
“苑文俪!”舒琼突然冲上前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你可真狠心!你把我林舒琼当做什么样的人了?说好的娃娃亲,我岂会因为音音身子弱就反悔?” 她越说越激动,声音都带了哭腔:“你可知你一言不发把信物退回来,叫我多伤心?九个月!足足九个月你都不肯同我说句明白话!你就这么看我?” 苑文俪刚要开口,却被林舒琼一把抱住。
这个从小就要强的姑娘,此刻哭得像个孩子:“我知你是体贴我,可我更恼你这般体贴!恼你事事都要一个人扛着……”女人哽咽着,声音渐渐低下去,“其实我更恼我自己……恼我当初收到信物时,心底竟闪过一丝庆幸的私心。
姐姐,是我、是我不敢来见你,是我对不起你……” 这番话像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苑文俪心中尘封的情感。
她这才明白,原来舒琼这些年的疏远,不是因为怨她,而是在跟自己较劲。
两个母亲相拥而泣的身影,映在抓周礼的喜庆烛光里,成了那年春天最让人心酸的画面。
窗外月色渐沉,如水银般泻入轩窗。
苑文俪从悠长的回忆中回过神来,指尖轻轻抚过案上信笺的纹理,唇角不自觉漾开一抹温软的笑意。
她转向侍立一旁的梅意,眸光里带着几分怀念的暖意:“梅意,你可还记得音音那丫头抓周时,闹出的好大一场热闹?” 经她这一提,梅意恍然忆起,面上顿时绽开慈和的笑纹:“怎会不记得?小姐那日抓的,可是楼小公子腰间那方四方麒麟含莲玉章呢。
” 一旁静立的崔午闻言也抚须而笑,浑浊的老眼里泛起追忆的光彩。
那日的盛况仿佛仍在眼前——偌大的厅堂铺着猩红锦缎,其上陈列着侯爷与殿下从四海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东海明珠串成的璎珞、西域进贡的镂金九转玲珑球、前朝大家的真迹字画、甚至还有一柄镶满宝石的短匕。
每一件都价值连城,熠熠生辉,令人目不暇接。
可当崔隽柏将裹着大红襁褓的女儿轻轻放在锦缎中央时,那粉雕玉琢的小人儿却只是瞪着一双黑葡萄似的明眸,对周遭的稀世珍宝视若无睹。
任凭满堂宾客如何哄诱——“音音看这支狼毫笔多精巧”、“小小姐摸摸这块和田玉如意”…… 小姑娘始终纹丝不动,粉嫩的小嘴抿得紧紧的。
饶是见惯风浪的崔隽柏,此刻也急出了满额细汗。
他终是顾不得礼仪,索性单膝跪在红绸尽头,将那些金银珠翠拢到一旁,朝女儿张开双臂柔声诱哄:“乖女
她记得舒琼怀胎七月时,曾拉着她的手在海棠树下说:“若我生的是个小子,定要他护着元徵一辈子。
”这话说得真诚,却让苑文俪夜不能寐——她怎能因为一纸娃娃亲,就耽误了舒琼儿子的一生? 于是她狠下心来,主动提了退亲的事。
那方象征着两家约定的龙凤呈祥双鱼玉扣,被她用锦盒仔细装好,差人送回了靖国公府。
谁知这一送,竟送出了林舒琼九个月的怨气。
直到她带着元徵启程回南塘养病那天,林舒琼都没来送行。
车马出了城门,她还在不住地回头张望,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块哽咽难当。
一年后元徵抓周礼前一天,苑文俪正抱着孩子在厅中待客,忽见门外进来个熟悉的身影。
彼时的林舒琼正牵着五岁大的楼朝赋,眼圈红红地站在门槛外。
小朝赋穿着宝蓝色锦袍,规规矩矩地行礼问安,模样俊得让人移不开眼。
“苑文俪!”舒琼突然冲上前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你可真狠心!你把我林舒琼当做什么样的人了?说好的娃娃亲,我岂会因为音音身子弱就反悔?” 她越说越激动,声音都带了哭腔:“你可知你一言不发把信物退回来,叫我多伤心?九个月!足足九个月你都不肯同我说句明白话!你就这么看我?” 苑文俪刚要开口,却被林舒琼一把抱住。
这个从小就要强的姑娘,此刻哭得像个孩子:“我知你是体贴我,可我更恼你这般体贴!恼你事事都要一个人扛着……”女人哽咽着,声音渐渐低下去,“其实我更恼我自己……恼我当初收到信物时,心底竟闪过一丝庆幸的私心。
姐姐,是我、是我不敢来见你,是我对不起你……” 这番话像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苑文俪心中尘封的情感。
她这才明白,原来舒琼这些年的疏远,不是因为怨她,而是在跟自己较劲。
两个母亲相拥而泣的身影,映在抓周礼的喜庆烛光里,成了那年春天最让人心酸的画面。
窗外月色渐沉,如水银般泻入轩窗。
苑文俪从悠长的回忆中回过神来,指尖轻轻抚过案上信笺的纹理,唇角不自觉漾开一抹温软的笑意。
她转向侍立一旁的梅意,眸光里带着几分怀念的暖意:“梅意,你可还记得音音那丫头抓周时,闹出的好大一场热闹?” 经她这一提,梅意恍然忆起,面上顿时绽开慈和的笑纹:“怎会不记得?小姐那日抓的,可是楼小公子腰间那方四方麒麟含莲玉章呢。
” 一旁静立的崔午闻言也抚须而笑,浑浊的老眼里泛起追忆的光彩。
那日的盛况仿佛仍在眼前——偌大的厅堂铺着猩红锦缎,其上陈列着侯爷与殿下从四海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东海明珠串成的璎珞、西域进贡的镂金九转玲珑球、前朝大家的真迹字画、甚至还有一柄镶满宝石的短匕。
每一件都价值连城,熠熠生辉,令人目不暇接。
可当崔隽柏将裹着大红襁褓的女儿轻轻放在锦缎中央时,那粉雕玉琢的小人儿却只是瞪着一双黑葡萄似的明眸,对周遭的稀世珍宝视若无睹。
任凭满堂宾客如何哄诱——“音音看这支狼毫笔多精巧”、“小小姐摸摸这块和田玉如意”…… 小姑娘始终纹丝不动,粉嫩的小嘴抿得紧紧的。
饶是见惯风浪的崔隽柏,此刻也急出了满额细汗。
他终是顾不得礼仪,索性单膝跪在红绸尽头,将那些金银珠翠拢到一旁,朝女儿张开双臂柔声诱哄:“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