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暗流回应,李府夜召
关灯
小
中
大
的朱门高户,而是一处相对低调的府邸,门楣上悬挂着“李府”的匾额,字迹古朴苍劲。
虽不显奢华,但门庭肃穆,自有一股威严。
跟着李管家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书房外。
书房内灯火通明,隐约可见一个身影正伏案观书。
“老爷,林宸、苏明远到了。
”李管家在门外恭敬禀报。
“进来。
”一个沉稳略带沙哑的声音传来。
两人走进书房,只见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炯炯的老者坐在书案后,身着家常的藏蓝色直裰,未戴冠巾,正是当朝帝师、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李国普。
他手中拿着的,正是林宸献上的那份曲辕犁图纸副本。
书房内陈设简单,除了满架书籍,便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宁静致远”的条幅,显得清雅而肃穆。
“学生苏明远(晚生林宸),拜见国公爷。
”两人依礼参拜。
“不必多礼,看座。
”李国普放下图纸,目光如电,先在苏明远身上扫过,最后定格在林宸身上,仔细打量着这个看起来异常年轻的献图者。
“苏生员,你的冤情,刘给事中已向老夫禀明。
蓟州之事,若查证属实,朝廷定会还你一个公道。
”李国普先对苏明远说道,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苏明远连忙起身再拜:“多谢国公爷!学生感激不尽!” 李国普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转向林宸,直接问道:“林宸,这曲辕犁图样,果真是你所创?据老夫所知,你亦是秀才,何以精通这等工匠之事?” 关键的问题来了。
林宸早已准备好说辞,他起身,从容答道:“回国公爷,此图确为晚生根据一些散佚的古籍记载,结合乡间老农使用直辕犁的不便之处,反复推敲、试验改良而成。
晚生虽读圣贤书,亦知‘民以食为天’,农事乃国本。
故平日留心稼穑,偶有所得,不敢藏私,愿献于朝廷,利国利民。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这番话,既解释了来源(推给古籍,避免过于惊世骇俗),又表明了自己关心实务的态度,符合当下崇祯皇帝厌恶空谈、讲求实际的风气。
李国普不置可否,手指敲了敲图纸:“你说此犁可省力过半,深耕易转向,可有实证?” “回国公爷,晚生与苏先生在离京前,已请可靠匠人打造两具,在蓟州乡间试用,效果显着,乡民皆称善。
此事苏先生及当地数户乡民皆可作证。
国公爷若不信,可遣人随晚生返回蓟州,一看便知。
”林宸语气笃定。
李国普盯着林宸看了片刻,似乎想从他眼中看出虚实。
林宸坦然对视,目光清澈而坚定。
良久,李国普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赞许:“不尚空谈,注重实证,很好。
”他话锋一转,忽然问道:“刘给事中呈上来的,还有一份你写的《陈时弊言新政疏》的纲要,其中所言‘党争内耗、财政枯竭、军备废弛’三大弊,以及‘先稳内政,再练新军’之策,也是你的见解?” “是晚生一些粗浅之见,妄议朝政,还请国公爷恕罪。
”林宸躬身道。
“粗浅?”李国普哼了一声,拿起书案上另一份文稿(显然是刘鸿训抄录或转述的纲要),目光
虽不显奢华,但门庭肃穆,自有一股威严。
跟着李管家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书房外。
书房内灯火通明,隐约可见一个身影正伏案观书。
“老爷,林宸、苏明远到了。
”李管家在门外恭敬禀报。
“进来。
”一个沉稳略带沙哑的声音传来。
两人走进书房,只见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炯炯的老者坐在书案后,身着家常的藏蓝色直裰,未戴冠巾,正是当朝帝师、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李国普。
他手中拿着的,正是林宸献上的那份曲辕犁图纸副本。
书房内陈设简单,除了满架书籍,便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宁静致远”的条幅,显得清雅而肃穆。
“学生苏明远(晚生林宸),拜见国公爷。
”两人依礼参拜。
“不必多礼,看座。
”李国普放下图纸,目光如电,先在苏明远身上扫过,最后定格在林宸身上,仔细打量着这个看起来异常年轻的献图者。
“苏生员,你的冤情,刘给事中已向老夫禀明。
蓟州之事,若查证属实,朝廷定会还你一个公道。
”李国普先对苏明远说道,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苏明远连忙起身再拜:“多谢国公爷!学生感激不尽!” 李国普微微颔首,目光再次转向林宸,直接问道:“林宸,这曲辕犁图样,果真是你所创?据老夫所知,你亦是秀才,何以精通这等工匠之事?” 关键的问题来了。
林宸早已准备好说辞,他起身,从容答道:“回国公爷,此图确为晚生根据一些散佚的古籍记载,结合乡间老农使用直辕犁的不便之处,反复推敲、试验改良而成。
晚生虽读圣贤书,亦知‘民以食为天’,农事乃国本。
故平日留心稼穑,偶有所得,不敢藏私,愿献于朝廷,利国利民。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这番话,既解释了来源(推给古籍,避免过于惊世骇俗),又表明了自己关心实务的态度,符合当下崇祯皇帝厌恶空谈、讲求实际的风气。
李国普不置可否,手指敲了敲图纸:“你说此犁可省力过半,深耕易转向,可有实证?” “回国公爷,晚生与苏先生在离京前,已请可靠匠人打造两具,在蓟州乡间试用,效果显着,乡民皆称善。
此事苏先生及当地数户乡民皆可作证。
国公爷若不信,可遣人随晚生返回蓟州,一看便知。
”林宸语气笃定。
李国普盯着林宸看了片刻,似乎想从他眼中看出虚实。
林宸坦然对视,目光清澈而坚定。
良久,李国普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赞许:“不尚空谈,注重实证,很好。
”他话锋一转,忽然问道:“刘给事中呈上来的,还有一份你写的《陈时弊言新政疏》的纲要,其中所言‘党争内耗、财政枯竭、军备废弛’三大弊,以及‘先稳内政,再练新军’之策,也是你的见解?” “是晚生一些粗浅之见,妄议朝政,还请国公爷恕罪。
”林宸躬身道。
“粗浅?”李国普哼了一声,拿起书案上另一份文稿(显然是刘鸿训抄录或转述的纲要),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