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暗查漕帮,粮价迷雾

关灯
通州官犁被盗一案,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未掀起巨浪,却也让林宸敏锐地察觉到水面下的涌动。

    他并未大张旗鼓地兴师问罪,而是采取了外松内紧的策略。

     明面上,他只是行文通州知县,责令其限期破案,追回失物,做足了按章办事的姿态。

    暗地里,他派出了两路人马:一路由张典史挑选的精干衙役组成,扮作商贩、力夫,混入通州码头和市井,打探漕帮的底细及其与官犁盗窃案的关联;另一路则由苏明远负责,利用其秀才身份和幕僚的便利,开始秘密接触京城各大粮行的账房、伙计,甚至是一些不得志的底层胥吏,试图摸清粮价异常波动的背后推手。

     数日后,两边的消息陆续汇总而来。

     张典史那边进展较快。

    漕帮在通州势力果然庞大,帮主姓赵,诨号“混江龙”,控制着码头大半的苦力搬运和短途运输,与通州县衙的户房、刑房胥吏关系密切,甚至传闻与某些运河上的漕运官兵也有往来。

    此次官犁被盗,虽无直接证据指向漕帮,但有几个码头混混曾在案发前后出现在县衙仓库附近,形迹可疑。

    更重要的是,张典史的人探听到,漕帮近期似乎资金流动异常,像是在筹备什么大动作。

     “混江龙……通州县衙……”林宸手指轻叩桌面,沉吟道,“他们偷犁,目的恐怕不只是为了那点铁料。

    更像是一种警告,或者……是想阻挠新犁推广?” 苏明远这边的调查则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京城各大粮行,如“丰裕号”、“泰和行”等,对粮价上涨的解释众口一词,无非是“北直隶旱象初显,粮源紧张”、“运输成本增加”等托词。

    他们的账目表面看来也毫无破绽。

    但苏明远通过一些私下渠道了解到,近一个月来,这几家大粮行都在暗中大量收购市面上的粮食,入库多,出库少,人为造成了市场短缺的假象。

    而且,他们收购资金的来源颇为可疑,并非完全来自自身周转。

     “大人,学生怀疑,这背后有更大的资金在支持他们囤积居奇。

    ”苏明远面色凝重,“而且,这几家粮行看似竞争,但在收购粮食时却颇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