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石墙呢喃
关灯
小
中
大
沈眠把最后一盆万寿菊摆在窗台时,暮色正漫过青石巷。
她拂去沾着泥土的手套,听见老挂钟在身后敲响七下。
这是她搬到槐安镇的第七天,也是耳鸣发作的第三天。
起初只是类似收音机杂音的沙沙声,总在午夜两点准时响起。
沈眠以为是旧房子的水管问题,直到今晨在井台打水时,桶里突然浮现出一张女人的脸——皮肤像泡发的宣纸,嘴角咧到耳根,无声地开合着。
“眠眠,该吃药了。
”隔壁王婶隔着竹篱笆递来青瓷碗,碗底沉着几粒朱砂丸,“你爸走前托我照顾你,可别让婶子操心。
” 沈眠接过药碗,目光扫过王婶后颈的胎记。
那是块暗红色的蝴蝶状疤痕,与她今早看见的溺亡女尸颈侧的胎记一模一样。
午夜两点,耳鸣准时响起。
沈眠从枕头下摸出父亲遗留的铜哨,这是他生前在地质队用过的。
哨声尖锐,却压不住墙缝里渗出的细碎呢喃。
她突然注意到墙纸接缝处渗出暗红色液体,液体在月光下勾勒出一行行模糊的字迹:「不要相信眼睛」。
第二天清晨,沈眠在镇口老槐树下发现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
盒里装着本牛皮笔记本,扉页上用蝇头小楷写着:「1978年5月12日,太平河决堤,三十四名儿童失踪。
他们的哭声会永远留在河底」。
笔记本里夹着张泛黄的集体照,照片里的孩子们穿着款式相同的蓝布衫,却都闭着眼睛。
沈眠的手指突然不受控制地划过某个女孩的脸,那女孩的眼睛在照片里缓缓睁开,瞳孔呈现诡异的鱼眼状。
她拂去沾着泥土的手套,听见老挂钟在身后敲响七下。
这是她搬到槐安镇的第七天,也是耳鸣发作的第三天。
起初只是类似收音机杂音的沙沙声,总在午夜两点准时响起。
沈眠以为是旧房子的水管问题,直到今晨在井台打水时,桶里突然浮现出一张女人的脸——皮肤像泡发的宣纸,嘴角咧到耳根,无声地开合着。
“眠眠,该吃药了。
”隔壁王婶隔着竹篱笆递来青瓷碗,碗底沉着几粒朱砂丸,“你爸走前托我照顾你,可别让婶子操心。
” 沈眠接过药碗,目光扫过王婶后颈的胎记。
那是块暗红色的蝴蝶状疤痕,与她今早看见的溺亡女尸颈侧的胎记一模一样。
午夜两点,耳鸣准时响起。
沈眠从枕头下摸出父亲遗留的铜哨,这是他生前在地质队用过的。
哨声尖锐,却压不住墙缝里渗出的细碎呢喃。
她突然注意到墙纸接缝处渗出暗红色液体,液体在月光下勾勒出一行行模糊的字迹:「不要相信眼睛」。
第二天清晨,沈眠在镇口老槐树下发现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
盒里装着本牛皮笔记本,扉页上用蝇头小楷写着:「1978年5月12日,太平河决堤,三十四名儿童失踪。
他们的哭声会永远留在河底」。
笔记本里夹着张泛黄的集体照,照片里的孩子们穿着款式相同的蓝布衫,却都闭着眼睛。
沈眠的手指突然不受控制地划过某个女孩的脸,那女孩的眼睛在照片里缓缓睁开,瞳孔呈现诡异的鱼眼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