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的皇帝外孙》

关灯
略,可见下功夫之深。

     待到稳定之后,才转向更容易一点的民生市场。

    】 <秦太宗大概……八岁?八岁的时候就掌握了柴家所有资源,这也是为什么柴家明明家大业大,综合水准不输当时的巴清,能不走巴清老路的原因。

    > <在秦始皇眼里,自己儿子的就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但偏偏又不可能和儿子抢钱……> <也是柴集这个外祖父聪明好不好?察觉到不对之后就想方设法送女儿入宫,女儿也争气,不久就生下了位公子。

    > <只能说恰好——恰好他们家还是良籍、恰好只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恰好柴沪又立了战功……> <《恰好》> <要不怎么说天时地利人和?> “外祖父,你还懂医术?”嬴炎小声。

     柴集摇头:“不懂,但我大概懂士兵需要什么。

    ”战场上最宝贵的不是杀敌技巧,而是保命知识。

    那些药方后来成了柴家商队的镇店之宝。

     嬴政眼中闪过赞赏。

    这个柴集,倒是有几分将才转商才的智慧。

     【后来,柴集的商业版图就从药材扩展到了粮食、布匹、盐铁等军需物资。

    他创造性地建立了“军市”制度——在各大军营外围设立固定集市,既保障军队供给,又不扰民。

    这一制度后来被秦太宗嬴炎推广至全国。

    】 <《我的皇帝外孙》> <要不是有一个公子外孙,就他这插手军方的这么大胆,秦始皇发觉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是砍了他三族。

    > <更妙的是当时还没有公子不可涉及军方的潜规则,有也没那么严苛。

    > “军市?”蒙恬忍不住出声,“这法子倒是新颖,怎么从来没见过?” “可能因为还是构思阶段?” …… 柴敬低下头,心跳如鼓。

     父亲确实提过“军市”的构想,可能是构想,也可能已经开始实践。

    万万没想到这竟成了儿子未来的政策之一。

     那些儿时跟随父亲巡视各地商铺的经历,那些深夜聆听父亲分析七国商路的时光,原来早已在她心中埋下种子。

     嬴政的目光在嬴炎和柴集之间来回扫视。

    他突然意识到,平日不显山露水的十九子,身上兼具了赢氏的雄才和柴家的务实——前者让他看得远,后者让他走得稳。

     喜欢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请大家收藏:()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