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雨破庙十年觉
关灯
小
中
大
冷。
一种深入灵魂骨髓的、难以言喻的寒冷,是范尘恢复意识后的第一感觉。
这种冷,并非寒冬腊月的风霜之冷,而是一种源于死寂、源于虚无的空洞之寒。
他的思维像是被冻结在万载玄冰之中,缓慢而艰难地开始转动。
“我是……谁?” “我在……哪里?” 破碎的记忆碎片,如同沉船后的浮木,杂乱无章地撞击着他的意识核心。
一幅画面骤然清晰:倾盆的暴雨,模糊了视线的挡风玻璃,刺眼到令人晕眩的远光灯,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金属撞击声,以及一阵天旋地转的剧痛…… “对了……车祸……我好像,死了?” 范尘,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青年,高中毕业后在社会摸爬滚打数年,创业失败,求职碰壁,年近三十仍一事无成,连场像样的恋爱都没谈过,标准的“单身狗”一枚。
就在他驱车赶往一场或许又是徒劳的面试途中,命运(或者说厄运)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终结了他那乏善可陈的人生。
那么,这里是地狱?还是天堂?显然都不像。
地狱应有酷刑,天堂该有光明,而这里,只有无边无际的昏暗、冰冷,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束缚感。
他试图“睁眼”,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眼睛这个器官。
他试图“移动”,却感觉自身被牢牢地固定在一个狭小的“点”上。
他的感知方式变得极其诡异,不再是依靠五感,而是一种类似于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神念”扫描,但这份神念微弱得可怜,范围仅限于一个极其逼仄的空间。
他“看”清了周遭的环境:这是一个破败不堪的小小殿宇,或许称之为“棚子”更合适。
屋顶塌陷了小半,凄冷的月光和后续飘落的雨水毫无阻碍地倾泻下来,在地面的积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
残存的屋顶布满了蛛网,椽子腐朽不堪,仿佛下一刻就会彻底垮塌。
四面墙壁斑驳陆离,墙皮大块脱落,露出里面黄泥夯实的本质,裂缝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爬满了每个角落。
殿宇中央,是一个歪倒的、用泥土垒砌的供台,上面空无一物,积满了厚厚的尘土和鸟粪。
供台前,是一个破烂的、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蒲团,早已被漏进的雨水浸透霉烂。
而范尘的“视角”核心,或者说,他此刻感觉自身“存在”的依附点,正是供台后方,一尊同样残破不堪的泥塑神像。
这神像约莫三尺高,做工粗糙,彩绘早已褪色剥落,只剩下斑驳的土黄色。
神像的头颅歪向一边,左臂齐肩断裂,不知掉落在哪个角落,右手也只剩下半截,勉强能看出似乎曾持着一根类似拐杖的物件。
神像的面容模糊,唯有微微弯曲的背部,和下颌那几缕用草茎勉强塑出的长须,还隐约透露出一丝慈祥老者的模样。
“土地公……”一个明悟在范尘意识中升起。
作为从小看《西游记》长大的华夏子孙,他对这种形象的神只再熟悉不过。
荒谬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他,范尘,一个受过现代教育、坚信科学(尽管生活并不如意)的唯物主义者,不仅死后没有烟消云散,反而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个异世界破旧土地庙里的……土地爷?还是尊快要彻底玩完的土地爷! 通过这十年(没错,在他的时间感知里,这种半沉睡半清醒的混沌状态,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年)断断续续地“倾听”偶尔路过山民的只言片语,他大致拼凑出了一些信息。
这个世界,是一个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平行时空,当前王朝名为“大煌”,似乎已立国两百余年,如今各地天灾频发,吏治腐败,颇有王朝末年的景象。
但最可怕的并非人祸,而是无处不在的“诡异”。
这些“诡异”,并非地球华夏传说中有地府管辖、有道法可克的妖魔鬼怪,而是一种更接近规则扭曲、怨气凝结的恐怖存在。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如影随形,有的幻化无形,害人方式诡谲莫测,且极难被彻底消灭。
这个世界,没有道教,没有天庭地府,没有完整的轮回体系,只有从遥远“天竺”传入的佛教。
佛教僧人诵经念佛,或许能暂时超度或驱散一些弱小的诡异,但面对强大的存在,往往也束手无策,加之教义偏重来世修行,对现世苦难的干预能力有限。
因此,百姓活得战战兢兢,夜晚不敢轻易出门,荒山野岭更是被视为禁地。
而范尘所在的这座土地庙,位于大煌王朝西南偏远之地,具体来说是“四川南充仪陇县”下属一个早已荒废不知名的山村附近。
庙宇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距离最近还有人烟的山村,也有超过五公里的崎岖山路。
因为年久失修,加上可能曾经发生过一些不吉利的事情(比如有人在此避雨却离奇死亡),附近的山民都视此地为不祥之地,宁可绕远路,也绝不靠近。
十年来,范尘感知到的活人气息屈指可数,且都是仓皇路过,连驻足都不敢,更别提进来上香供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香火,神只就会衰弱。
范尘能清晰地感觉到,依附的这尊土地神神格,如同风中的残烛,微弱到了极致。
他那可怜的神力,连将神念探出庙门都做不到,最多只能感应到庙宇周围十米左右的范围。
他甚至无法移动这尊泥塑神像分毫,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困守在这破败、冰冷、死寂的方寸之地。
孤独?早已麻木。
绝望?曾是主旋律。
十年,足以磨灭很多情绪。
他就像一个被遗忘在时间角落的囚徒,眼睁睁看着自己走向最终的湮灭。
曾经作为“范尘”的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仿佛那只是一场遥远而不真切的梦。
“或许,就这样彻底消失,也是一种解脱吧……”类似的念头,在过去十年里,出现过无数次。
…… 就在今天,或者说这个夜晚,天气格外恶劣。
狂风呼啸,卷着豆大的雨点,疯狂地抽打着破庙的一切。
屋顶的破洞成了水帘洞的入口,雨水哗啦啦地灌进来,在地面上汇成了小溪。
雷声在云层中滚荡,偶尔划过的闪电,短暂地照亮这间破庙,映出神像脸上那亘古不变的、带着一丝悲凉的模糊表情。
范尘的意识比往常更清醒一些,或许是风雨的刺激。
他“看”着庙内的凄惨景象,内心毫无波澜。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慌乱、掺杂着巨大恐惧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粗重的喘息和呜咽,闯入了范尘那仅有十米范围的感知边缘! 有人来了! 范尘死寂的“心”猛地一跳。
十年了,除了偶尔被风吹动的小动物,这是第一次有活物
一种深入灵魂骨髓的、难以言喻的寒冷,是范尘恢复意识后的第一感觉。
这种冷,并非寒冬腊月的风霜之冷,而是一种源于死寂、源于虚无的空洞之寒。
他的思维像是被冻结在万载玄冰之中,缓慢而艰难地开始转动。
“我是……谁?” “我在……哪里?” 破碎的记忆碎片,如同沉船后的浮木,杂乱无章地撞击着他的意识核心。
一幅画面骤然清晰:倾盆的暴雨,模糊了视线的挡风玻璃,刺眼到令人晕眩的远光灯,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金属撞击声,以及一阵天旋地转的剧痛…… “对了……车祸……我好像,死了?” 范尘,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青年,高中毕业后在社会摸爬滚打数年,创业失败,求职碰壁,年近三十仍一事无成,连场像样的恋爱都没谈过,标准的“单身狗”一枚。
就在他驱车赶往一场或许又是徒劳的面试途中,命运(或者说厄运)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终结了他那乏善可陈的人生。
那么,这里是地狱?还是天堂?显然都不像。
地狱应有酷刑,天堂该有光明,而这里,只有无边无际的昏暗、冰冷,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束缚感。
他试图“睁眼”,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眼睛这个器官。
他试图“移动”,却感觉自身被牢牢地固定在一个狭小的“点”上。
他的感知方式变得极其诡异,不再是依靠五感,而是一种类似于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神念”扫描,但这份神念微弱得可怜,范围仅限于一个极其逼仄的空间。
他“看”清了周遭的环境:这是一个破败不堪的小小殿宇,或许称之为“棚子”更合适。
屋顶塌陷了小半,凄冷的月光和后续飘落的雨水毫无阻碍地倾泻下来,在地面的积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
残存的屋顶布满了蛛网,椽子腐朽不堪,仿佛下一刻就会彻底垮塌。
四面墙壁斑驳陆离,墙皮大块脱落,露出里面黄泥夯实的本质,裂缝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爬满了每个角落。
殿宇中央,是一个歪倒的、用泥土垒砌的供台,上面空无一物,积满了厚厚的尘土和鸟粪。
供台前,是一个破烂的、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蒲团,早已被漏进的雨水浸透霉烂。
而范尘的“视角”核心,或者说,他此刻感觉自身“存在”的依附点,正是供台后方,一尊同样残破不堪的泥塑神像。
这神像约莫三尺高,做工粗糙,彩绘早已褪色剥落,只剩下斑驳的土黄色。
神像的头颅歪向一边,左臂齐肩断裂,不知掉落在哪个角落,右手也只剩下半截,勉强能看出似乎曾持着一根类似拐杖的物件。
神像的面容模糊,唯有微微弯曲的背部,和下颌那几缕用草茎勉强塑出的长须,还隐约透露出一丝慈祥老者的模样。
“土地公……”一个明悟在范尘意识中升起。
作为从小看《西游记》长大的华夏子孙,他对这种形象的神只再熟悉不过。
荒谬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他,范尘,一个受过现代教育、坚信科学(尽管生活并不如意)的唯物主义者,不仅死后没有烟消云散,反而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个异世界破旧土地庙里的……土地爷?还是尊快要彻底玩完的土地爷! 通过这十年(没错,在他的时间感知里,这种半沉睡半清醒的混沌状态,已经持续了整整十年)断断续续地“倾听”偶尔路过山民的只言片语,他大致拼凑出了一些信息。
这个世界,是一个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平行时空,当前王朝名为“大煌”,似乎已立国两百余年,如今各地天灾频发,吏治腐败,颇有王朝末年的景象。
但最可怕的并非人祸,而是无处不在的“诡异”。
这些“诡异”,并非地球华夏传说中有地府管辖、有道法可克的妖魔鬼怪,而是一种更接近规则扭曲、怨气凝结的恐怖存在。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如影随形,有的幻化无形,害人方式诡谲莫测,且极难被彻底消灭。
这个世界,没有道教,没有天庭地府,没有完整的轮回体系,只有从遥远“天竺”传入的佛教。
佛教僧人诵经念佛,或许能暂时超度或驱散一些弱小的诡异,但面对强大的存在,往往也束手无策,加之教义偏重来世修行,对现世苦难的干预能力有限。
因此,百姓活得战战兢兢,夜晚不敢轻易出门,荒山野岭更是被视为禁地。
而范尘所在的这座土地庙,位于大煌王朝西南偏远之地,具体来说是“四川南充仪陇县”下属一个早已荒废不知名的山村附近。
庙宇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距离最近还有人烟的山村,也有超过五公里的崎岖山路。
因为年久失修,加上可能曾经发生过一些不吉利的事情(比如有人在此避雨却离奇死亡),附近的山民都视此地为不祥之地,宁可绕远路,也绝不靠近。
十年来,范尘感知到的活人气息屈指可数,且都是仓皇路过,连驻足都不敢,更别提进来上香供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香火,神只就会衰弱。
范尘能清晰地感觉到,依附的这尊土地神神格,如同风中的残烛,微弱到了极致。
他那可怜的神力,连将神念探出庙门都做不到,最多只能感应到庙宇周围十米左右的范围。
他甚至无法移动这尊泥塑神像分毫,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困守在这破败、冰冷、死寂的方寸之地。
孤独?早已麻木。
绝望?曾是主旋律。
十年,足以磨灭很多情绪。
他就像一个被遗忘在时间角落的囚徒,眼睁睁看着自己走向最终的湮灭。
曾经作为“范尘”的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仿佛那只是一场遥远而不真切的梦。
“或许,就这样彻底消失,也是一种解脱吧……”类似的念头,在过去十年里,出现过无数次。
…… 就在今天,或者说这个夜晚,天气格外恶劣。
狂风呼啸,卷着豆大的雨点,疯狂地抽打着破庙的一切。
屋顶的破洞成了水帘洞的入口,雨水哗啦啦地灌进来,在地面上汇成了小溪。
雷声在云层中滚荡,偶尔划过的闪电,短暂地照亮这间破庙,映出神像脸上那亘古不变的、带着一丝悲凉的模糊表情。
范尘的意识比往常更清醒一些,或许是风雨的刺激。
他“看”着庙内的凄惨景象,内心毫无波澜。
毁灭吧,赶紧的,累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慌乱、掺杂着巨大恐惧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伴随着粗重的喘息和呜咽,闯入了范尘那仅有十米范围的感知边缘! 有人来了! 范尘死寂的“心”猛地一跳。
十年了,除了偶尔被风吹动的小动物,这是第一次有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