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初涉江湖
关灯
小
中
大
离了华山,袁承志一路向东,取道潼关,欲往河南境内,再转南下江南。
他虽身负上乘武功,但初次独自远行,又是前往陌生的江南之地,心中不免带着几分少年人的彷徨与谨慎。
他牢记师父“财不露白,谨言慎行”的教诲,将金蛇剑用粗布包裹得严严实实,扮作一个寻常的游学书生,混在商旅与流民之中,倒也并不起眼。
时值明末,天下动荡已极。
陕西、河南等地连年大旱,蝗灾频仍,加之官府苛捐杂税层出不穷,贪腐横行,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官道两旁,时常可见倒毙的尸骸,无人收殓,任由野狗啃食,景象凄惨,令人触目惊心。
袁承志自幼经历家破人亡,后又久居世外桃源般的华山,虽知外界混乱,却远不及亲眼所见来得震撼与心痛。
他这才深切体会到,父亲当年镇守边关,守护的不仅是疆土,更是这身后的万家灯火与黎民百姓。
然而如今,边关烽火虽暂熄,关内却已是人间地狱。
这一日,他行至豫西一处荒僻山道,时近黄昏,腹中饥渴,远远望见道旁有一个简陋的茶棚,茅草为顶,四面透风,但总算是个可以歇脚的地方。
棚内已有三两个行路的客商,面带倦容,默默地喝着粗茶,啃着干粮。
袁承志走进茶棚,寻了个角落坐下,要了一碗粗茶,几个炊饼。
茶水浑浊苦涩,炊饼坚硬硌牙,但他并不在意,默默吃着,耳中却留意着棚内外的动静。
这是他下山后养成的习惯,江湖险恶,不得不防。
正吃着,忽听棚外传来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和嚣张的呼喝声。
紧接着,五六个身穿破旧明军号衣、手持锈迹斑斑腰刀的兵痞闯了进来,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把总。
这几人甲胄不整,神色凶悍,与其说是官兵,不如说是土匪。
“掌柜的!好酒好肉赶紧给爷们端上来!慢了半步,小心爷拆了你这破棚子!”那横肉把总一脚踢开挡路的条凳,大声嚷嚷道,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对面客商的脸上。
开茶棚的是个五十多岁的枯瘦老汉,见状吓得浑身发抖,连忙上前作揖,赔着小心道:“几位军爷息怒,息怒!小老儿这荒村野店,哪里有什么酒肉,只有些粗茶淡饭,实在不敢污了几位军爷的口……” “放屁!”把总旁边一个尖嘴猴腮的兵丁厉声打断,“老子们在前方跟流贼拼命,保你们这些刁民平安,吃你点酒肉怎么了?我看你这老家伙就是藏着好东西不肯拿出来!”说着,一双贼眼四下乱瞟,最后落在了角落里一个独自坐着、用头巾包着脸的妇人身上,那妇人身边放着一个小小包袱。
“嘿!那娘们,包里装的什么?拿过来给爷瞧瞧!”尖嘴兵丁说着就要上前动手动脚。
那妇人吓得惊叫一
他虽身负上乘武功,但初次独自远行,又是前往陌生的江南之地,心中不免带着几分少年人的彷徨与谨慎。
他牢记师父“财不露白,谨言慎行”的教诲,将金蛇剑用粗布包裹得严严实实,扮作一个寻常的游学书生,混在商旅与流民之中,倒也并不起眼。
时值明末,天下动荡已极。
陕西、河南等地连年大旱,蝗灾频仍,加之官府苛捐杂税层出不穷,贪腐横行,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官道两旁,时常可见倒毙的尸骸,无人收殓,任由野狗啃食,景象凄惨,令人触目惊心。
袁承志自幼经历家破人亡,后又久居世外桃源般的华山,虽知外界混乱,却远不及亲眼所见来得震撼与心痛。
他这才深切体会到,父亲当年镇守边关,守护的不仅是疆土,更是这身后的万家灯火与黎民百姓。
然而如今,边关烽火虽暂熄,关内却已是人间地狱。
这一日,他行至豫西一处荒僻山道,时近黄昏,腹中饥渴,远远望见道旁有一个简陋的茶棚,茅草为顶,四面透风,但总算是个可以歇脚的地方。
棚内已有三两个行路的客商,面带倦容,默默地喝着粗茶,啃着干粮。
袁承志走进茶棚,寻了个角落坐下,要了一碗粗茶,几个炊饼。
茶水浑浊苦涩,炊饼坚硬硌牙,但他并不在意,默默吃着,耳中却留意着棚内外的动静。
这是他下山后养成的习惯,江湖险恶,不得不防。
正吃着,忽听棚外传来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和嚣张的呼喝声。
紧接着,五六个身穿破旧明军号衣、手持锈迹斑斑腰刀的兵痞闯了进来,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把总。
这几人甲胄不整,神色凶悍,与其说是官兵,不如说是土匪。
“掌柜的!好酒好肉赶紧给爷们端上来!慢了半步,小心爷拆了你这破棚子!”那横肉把总一脚踢开挡路的条凳,大声嚷嚷道,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对面客商的脸上。
开茶棚的是个五十多岁的枯瘦老汉,见状吓得浑身发抖,连忙上前作揖,赔着小心道:“几位军爷息怒,息怒!小老儿这荒村野店,哪里有什么酒肉,只有些粗茶淡饭,实在不敢污了几位军爷的口……” “放屁!”把总旁边一个尖嘴猴腮的兵丁厉声打断,“老子们在前方跟流贼拼命,保你们这些刁民平安,吃你点酒肉怎么了?我看你这老家伙就是藏着好东西不肯拿出来!”说着,一双贼眼四下乱瞟,最后落在了角落里一个独自坐着、用头巾包着脸的妇人身上,那妇人身边放着一个小小包袱。
“嘿!那娘们,包里装的什么?拿过来给爷瞧瞧!”尖嘴兵丁说着就要上前动手动脚。
那妇人吓得惊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