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关灯
大明永乐十二年,应天府皇宫深处,太极殿内。

     金碧辉煌的殿堂中,身着龙袍的朱棣端坐于龙椅之上。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正为北伐将士的封赏事宜争论不休。

     这是朱棣第二次亲征瓦剌凯旋后的首次大朝会,本该是**行赏的喜庆时刻,殿内却充满了争执之声。

     然而与群臣的激烈争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椅上心神不宁的皇帝。

     朱棣的目光游离于殿宇之间,似乎全然未将朝堂争议放在心上。

     忽见一名小太监悄步从殿后转出,凑到御前太监小鼻涕耳畔低语。

     小鼻涕闻言脸色骤变,顾不得朝会礼仪,快步趋近御座。

     “陛下,坤宁宫急报,娘娘又昏过去了!” 朱棣闻言勃然变色,当即起身离座,将满朝文武抛在身后。

     小鼻涕急忙宣旨:“诸位大人,圣上有要务处置,今日朝会到此为止。

    ” 众臣面面相觑,只得将未尽之言咽回腹中。

     倒是侍立在前的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交换了眼神,不约而同地朝后宫赶去。

     坤宁宫内,凤榻上躺着一位容颜绝世的女子。

     虽然病容憔悴,却依然掩不住那份母仪天下的雍容气度。

     此刻她双眉紧蹙,仿佛正承受着莫大的痛苦——这正是当朝皇后徐妙云。

     这个本该在永乐五年离世的皇后,竟活到了如今。

     她的容貌还如三十岁的女子一般,仿佛岁月的刻刀未曾在她身上留下痕迹。

     床榻边,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太医低声议论着徐皇后的病情。

     “此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 “毫无症状,只是一日日虚弱下去。

    ” “倒像是寿元将尽、天人五衰的迹象。

    ” 这话一出,众太医皆默然。

     天人五衰,岂是人力可挽? 身处深宫,无能便是罪过。

     若治不好徐皇后,以那位陛下的脾性, 只怕他们全都要陪葬。

     “妙云,妙云!”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前一刻才思及,朱棣竟已到了。

     人未至,声先闻, 直呼着徐皇后的闺名。

     坤宁宫中,太医、太监、宫女齐刷刷跪伏一地。

     朱棣步履生风,直走到徐皇后床边, 握起她的手,眼中尽是忧虑。

     朱棣对徐皇后的情意自不必多说。

     两人自幼青梅竹马, 成婚以后相敬如宾。

     即便在朱棣决定起兵之后, 当时还是燕王妃的徐妙云也始终如一地扶持他, 从无一句怨言。

     他们是共患难走过来的夫妻。

     纵然朱棣登基后也纳了其他妃嫔, 可在这后宫之中, 无人能与徐皇后比肩。

     单说一点—— 朱棣膝下子嗣,皆出自徐皇后, 只此一条,便无人能动摇她的地位。

     “太医,皇后究竟如何了?” 朱棣发问,为首的太医不敢怠慢, 低着头禀报: “陛下,娘娘病情极不寻常, 极似古书上所载的……天人五衰。

    ” 犹豫片刻,太医终究说出了那四个字。

     这位老太医自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便入太医院, 深知天家之事无小事。

     若隐瞒不报,一旦事发, 便不是一人之过, 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