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灯
朱瞻基听着父亲的叙述,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 白衣浸血,长剑已钝。

     脚下踏着无尽尸骸。

     回眸时,眼中唯见滔天杀意。

     光是想像,就令朱瞻基不寒而栗。

     “二十万人,这般杀孽,难道无人阻拦四叔吗?” 二十万条性命,还是大明的将士,朱家的兵马。

     四叔如何下得去手? 朱高炽冷冷一笑。

     “怎会无人阻拦?” “北平城内不是没有儒士劝谏,但凡敢开口的,都被你四叔斩了。

    ” “那时你四叔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天下,除朱姓血脉外,万物皆可倾覆重生。

    ” “你四叔视人命如草芥,不论何人,不论何故,但凡阻他前路,唯有一死。

    ” 朱瞻基难以想象,此言若传扬出去,会招致多少人口诛笔伐。

     这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朱瞻基的反应早在朱高炽预料之中。

     今日,他定要好好给儿子上一课。

     “儿子,今日为父要让你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 “我问你,何为君,何为民?” 这个问题,千年以来早有定论。

     民为贵,君为轻;民如水,君似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朱瞻基的脑海中,很自然地浮现出这句话。

     但他清楚,朱高炽所要说的,并非这个。

     “你想说‘民水君舟’是吗?” “不错,这是历代验证的真理。

    ” “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不一样的道理。

    ” “为何一代代帝王总把百姓捧得如此之高?” “因为比起中原亿万百姓,朝廷的军队实在微不足道。

    ” “每个朝代之所以高抬民众,是因为他们承受不了百姓奋起反抗的后果。

    ” “大多王朝的覆灭,皆因百姓不堪压迫,奋起反抗,有心人再乘势而起。

    ” “在皇帝眼中,服从的是良民,不服从的便是逆贼。

    ” “对逆贼,你认为皇帝会如何处置?” “皇帝之所以善待百姓,不过是为了维持统治的安稳。

    ” “而若有一天,皇帝的统治不再受百姓影响,他还会把百姓放在心头吗?” 朱瞻基沉思父亲所言,换位思考。

     他发现自己也不会在乎。

     一个皇帝生前所虑,是维护自己的皇权。

     死后所念,是子孙能永续帝位。

     “下面的话,你务必铭记在心。

    ” “这天下,只要还有你四叔在,便永远是我们朱家的。

    ” “你可以任性妄为,嚣张跋扈,但绝不可得罪你四叔。

    ” “这是你祖父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

    ” “建文一朝,已经为我们印证了这一点。

    ” “当年你暴怒的四叔大杀四方,所到之处,鸡犬不留。

    ” “我们的军队不过是跟在他后面,接收一座座无兵防守的城池罢了。

    ” “起初还有守军抵抗。

    ” “到后来,守城将士纷纷直接开城投降。

    ” “待你四叔一剑劈开应天城门,建文早已离去。

    ” “他囚禁了皇太后吕氏,杀了建文之弟朱允熙。

    ” “一些朝臣向你四叔投降,却被他拒绝。

    ” “在他眼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