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知人心

关灯
都刻着个“镇”字,跟《镇龙诀》里的笔迹一模一样。

     “您是?” “以前在镇仙台敲钟的。

    ”先生往我碗里添了点热水,“你娘的徒弟,按辈分,你该叫我声师兄。

    ” 茶碗里的水突然晃了晃,映出个模糊的影子:穿白衣的女子站在钟前,身边跟着个蓝布衫的少年,两人正合力抬着断剑。

    是我娘,还有年轻时的他。

     “当年你娘跳进黑洞前,把《镇龙诀》的下半卷给了我。

    ”先生放下紫砂壶,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陈九怕你年纪小,镇不住里面的东西,一直没让我给你。

    ” 油布包里是本线装书,纸页泛黄,封皮上没有字,翻开第一页,是我娘的笔迹:“龙鳞非器,人心是秤。

    ” “下半卷讲的不是斩妖,是养龙。

    ”先生的手指点在书页上,“龙脉不是死物,是活的,得用人心的暖去养。

    你娘当年就是懂了这个,才敢用自己的血去补龙脉。

    ” 我想起陈九化成光点钻进钟里的样子,想起王婶灶膛里的火,突然明白了——所谓养龙,不过是守好眼前的烟火,让日子过得扎实,龙脉自然就安稳了。

     老槐树下的争吵声渐渐歇了。

    占了灰仙洞的刺猬们正跟黄皮子分蜂蜜,被烫过的山仙蹲在边上喝茶,连那只瘸腿的狼崽,都凑过去舔刺猬手里的蜜罐。

     “你看,”先生笑着指了指,“不用令旗,不用龙鳞,它们自己也能处得好。

    ” 风穿过黑风口,带着远处的花香。

    我把《镇龙诀》下半卷揣进怀里,跟上册凑成了完整的一本。

    骨刀上的金痕在阳光下闪了闪,像是在点头。

     “师兄,”我站起身,“家里的萝卜该浇水了。

    ” 先生挥了挥手,紫砂壶在石桌上轻轻转了圈:“去吧,我在这儿再坐会儿。

    等你种的萝卜熟了,来讨两根下酒。

    ” 往回走的路上,风里全是热闹的气。

    卖山货的老张头喊我捎个野核桃给王婶,说能治头晕;穿灰袍的老太太塞给我袋山楂干,说泡水喝败火。

    龙鳞在手心温凉,再没发烫。

     快到院子时,听见石榴树在响。

    抬头一看,红绳黄鼠狼正蹲在枝桠上,往树下扔熟透的石榴,王婶举着篮子在接,笑得眼睛眯成了缝。

     阳光落在她们身上,暖得像刚出锅的馒头。

    我摸了摸怀里的《镇龙诀》,纸页硌着胸口,却踏实得很。

     原来最好的镇龙术,从不在书里,在这一粥一饭,一言一行里。

     山风知道,龙脉知道,我也知道了。

     喜欢仙怕狗剩请大家收藏:()仙怕狗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