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来自各方的目光

关灯
晨曦透过窗帘的缝隙,在木地板上投下一道金色的光带。

    朱北睁开眼,有那么一瞬间,他以为自己还躺在九星山的帐篷里,耳边似乎还能听到虫鸣和风声。

    但身下柔软舒适的床垫和房间里熟悉的气息提醒他——他回家了。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

     刚吃过早饭,门铃就响了起来。

    朱妈妈去开门,只见门外站着几位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手里提着精致的礼品盒。

     “请问朱北先生在家吗?我们是省中医院的代表。

    ”为首的中年人彬彬有礼地递上名片,“想和朱先生谈谈合作事宜。

    ” 这仅仅是开始。

     整个上午,朱家的小客厅仿佛变成了繁忙的会客室。

    一波又一波的访客接踵而至,让这个原本宁静的家庭应接不暇。

     第一节:医疗界的橄榄枝 省中医院的副院长亲自带队,阵容之隆重让朱北都感到惊讶。

     “朱先生,您在九星山展现的中医技艺,让我们这些老中医都自愧弗如啊。

    ”副院长握着朱北的手,语气诚恳,“我们医院正准备筹建一个特色中医诊疗中心,诚挚邀请您来担任中心主任。

    ” 他身后的助理立即递上一份厚厚的合同草案。

    朱北粗略翻看,被上面的薪资数字吓了一跳——那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高薪。

     “我们还会为您配备最先进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副院长继续游说,“您在节目中使用的那些特殊疗法,比如真气疗伤、回春咒,如果能通过科学研究验证其机理,将对整个中医界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紧接着,京华协和医院的特派代表也登门拜访。

    这位代表的态度更加直接:“朱先生,协和愿意为您开设独立的中医专家门诊,诊疗费全部归您个人所有。

    我们还会为您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您进行深入研究。

    ” 甚至连国外的医疗机构也闻风而动。

    一个来自德国的医疗团队通过翻译表达了对朱北医术的兴趣:“朱先生,我们在功能性医学领域的研究需要您这样的专家。

    如果您愿意,我们可以为您提供在德国的执业资格和实验室。

    ” 朱北面对这些诱人的邀请,内心却异常清醒。

    他知道,自己的医修传承与现代医学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过早地将这些秘法公之于众,未必是明智之举。

     “感谢各位的厚爱,”他礼貌地回应,“但我需要时间考虑。

    中医讲究循序渐进,我个人也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沉淀。

    ” 送走医疗界的代表们,朱北站在窗前,看着他们乘坐的豪华轿车缓缓驶离。

    这些机会确实诱人,但他深知,自己选择的道路注定与众不同。

     第二节:商业世界的诱惑 医疗界的代表前脚刚走,商界的访客后脚就到了。

     最先到来的是“康健集团”的董事长李明远。

    这位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三十年的企业家,一进门就展现出商人的精明与直率。

     “朱先生,您现在是全民偶像啊!”李明远开门见山,“我们集团愿意出资五千万,与您共同成立一家中医药公司,您只需要技术入股,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

    ” 他带来的企划书厚厚一摞,详细规划了如何将朱北在节目中展现的医术商业化:“我们可以开发‘朱北系列’保健品,推出线上问诊平台,甚至打造中医养生连锁机构...” 紧接着,“养生堂”的品牌总监也带着团队来访。

    这位干练的女性总监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合作方案:“我们希望能聘请您担任品牌代言人,为期三年,代言费这个数。

    ”她在纸上写下一个惊人的数字。

     “同时,我们还希望购买您节目中使用的几个药方使用权,”总监补充道,“特别是那个治疗风湿的方子,市场潜力巨大。

    ” 更让朱北哭笑不得的是,连完全不相关的行业也找上门来。

    一家知名的运动品牌想要推出“朱北同款”登山鞋,一家茶叶企业想要开发“朱北养生茶”,甚至还有游戏公司想要以他为原型设计一个“中医侠客”的游戏角色。

     面对这些商业邀约,朱北始终保持谨慎。

    他记得《通天医典》中的告诫:医者当以济世为本,不可过分逐利。

     “感谢各位的厚爱,”他婉言谢绝了大部分合作,“但我认为,医术应当用于治病救人,而不是单纯的商业盈利。

    ” 不过,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与一家信誉良好的中药企业达成了有限合作——授权他们生产自己改良过的几个经典方剂,但严格把控质量和价格,确保普通百姓都能用得上、用得起。

     第三节:古武世家的试探 商业代表们刚刚离开,一位特殊的访客不期而至。

     这是个看上去六十多岁的老者,穿着一身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