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旧剧院的亡语练习

关灯
老式磁带机,红色的录音键幽幽地亮着。

     一段音频开始播放。

     最初的声音,是生硬干涩的字节拼凑,毫无感情,如同一个初学语言的机器在艰难地发音:“言辙(Y-an……Z-he……)” 三小时后,第二次播放。

     声音明显流畅了许多,虽然依旧机械,但已经有了连贯的音调:“言辙(Yan-Zhe)” 再三小时后,第三次播放。

     这一次,那声音已经变得圆润自然,甚至……在尾音处带上了一丝微不可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亲昵与熟稔:“言辙。

    ” 仿佛已经呼唤过千百遍。

     也就在这时,一段新的监控录像切入。

     一个戴着耳机、身穿宽松卫衣的年轻女孩偶然路过剧院外墙。

     她似乎是听到了自己耳机里的音乐高潮,一时兴起,踩着轻快的步伐,在墙边空地上即兴跳起了一段街舞。

     她的动作充满了爆发力,脚步的每一次顿挫、每一次滑步,都精准地踩在音乐的重拍上。

     就是这无心之举,她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脚步节奏,竟在空气中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震动频率,如同一道无形的波纹,恰好与那“命名之息”形成了反相。

     舞台中央,磁带机里传出的“言辙”二字刚念到一半,突然发出“咔嗒”一声刺耳的杂音,仿佛被什么东西噎住了喉咙。

     磁带卡住了,录音戛然而止。

     画面到此结束。

     “苏沁?”言辙认出了那个女孩,心中闪过一丝讶异,但更多的是明悟。

     原来如此。

     对方不是在监听,而是在“摹写”。

     通过反复诵念,将“言辙”这个名字从一个单纯的代号,摹写成一个具有指向性、能够锚定他精神本体的“概念标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旦摹写完成,这个标识就可能成为一把钥匙,用以开启后续的“身份覆盖”或“精神寄生”。

     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铭文档案中那个尘封已久的项目代号——“织影计划”。

     计划的核心,就是制造出可以被任意“植入”的空白人格模板,而他,言辙,因为其精神结构的特殊性,正是那个最理想的“宿主”。

     而他的名字,就是接入他这把“锁”的“密钥”。

     对方在铸造一把专门用来开他这扇门的钥匙。

     言辙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你想摹写我? 好啊,那就让你写个够。

     次日傍晚,言辙像往常一样,在街角那家二十四小时便利店买了一罐冰咖啡。

     付账时,他状似无意地将一张随手记过电话号码的便签纸遗落在柜台上。

     纸的一角,用黑色水笔清晰地写着两个字:言辙。

     在那墨迹之下,一缕微不可察、比尘埃更细小的精神力印记,如同一颗休眠的种子,被悄然埋下。

     当晚,同一时间,废弃剧院。

     老旧的磁带机再次启动,那经过一天沉淀、愈发完美的嗓音,带着一丝期待,念出了那个名字:“言辙。

    ” 然而,音节出口的瞬间,声音骤然扭曲! 不再是流畅的呼唤,而是一道混合着电流杂音的尖锐电子悲鸣! 摹写过深,触碰到了“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