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养宝”计划

关灯
李胖子送来的那本旧棋谱,被陈夜像对待易碎品般珍重地锁进了保险柜。

    他没有立刻着手研究,一方面是出于谨慎,想等精神状态最好时再仔细探究那淡金色灵光的奥秘;另一方面,他刚刚完成一笔“大”交易,心态和处境都发生了变化,需要时间沉淀和规划。

     接下来的日子,“博古斋”依旧没有迎来客流高峰,但陈夜的心境已然不同。

    他不再焦虑于每日的营业额,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两件事上:一是持续进行小剂量的“吸收-修复”循环练习,巩固能力,观察黑色碎片的反应;二是开始系统性地实施他构思的“养宝”计划。

     所谓“养宝”,就是利用他能力的“修复”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升一些有潜力、但品相不佳的老物件的价值和灵光强度。

     他首先挑选的目标,是那个清中期的民窑笔洗。

    这东西本身是真品,灵光尚可(淡黄色),但表面磨损严重,釉光暗淡,还有几道细微的冲线(裂纹)。

    之前放在店里,懂行的人看不上,不懂行的嫌破旧,属于典型的“鸡肋”。

     陈夜每天固定时间,会将其取出,右手覆于其上,不是吸收,而是小心翼翼地引导那丝融合了自身气息的清凉能量,缓缓灌注其中。

    这个过程比吸收更耗费心神,他必须精确控制能量的强度和流向,如同进行微观手术。

    他能“看”到,那淡黄色的灵光在清凉能量的滋养下,如同被注入活力的水流,变得更加活跃,缓慢地滋养着笔洗本身。

    表面的磨损痕迹似乎被无形的手掌抚平了一丝,暗淡的釉光也隐约透出些许温润,那几道细微的冲线,虽然没有愈合,但边缘似乎不再那么锐利刺眼。

     效果是缓慢的,几乎以毫米计。

    但一周后,当陈夜将这个笔洗与之前记录的相片对比时,能清晰地看到变化——品相确实提升了!虽然远未到脱胎换骨的地步,但已经从“破烂”级别,提升到了“有收藏价值的老物件”级别。

    其上的淡黄色灵光,也明显浓郁、凝实了一分。

     “有效!”陈夜心中振奋。

    这意味着,他完全可以将低价收来的、品相差但有“底子”的真品,通过一段时间的“滋养”,提升品相和灵光,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出手!这比单纯捡漏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他立刻开始物色下一个“养宝”目标。

    账户里的七千多块成了他的启动资金。

    他没再去鬼市,那里虽然能捡漏,但环境复杂,不确定性高。

    他选择了线上渠道,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和本地古玩爱好者的社群里,寻找那些被卖家描述为“破旧”、“有损”、“不懂”的老物件。

     凭借右手的“真理之眼”,他总能精准地在一堆图片中筛选出那些散发着真实灵光、只是被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