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词典如山,初露锋芒
关灯
小
中
大
好在,只是背诵,不要求他立刻拥有地道的口语和写作能力,这算是唯一的一点“仁慈”了。
很快,一部厚重如砖头、散发着油墨和纸张混合气味的《牛津英汉大词典》(最新完整版),通过父亲张建军的关系,被寄到了张诚手中。
当他把这部堪比小型百科全书的巨着搬到自己的小书桌上时,连早已见惯了他啃大部头的家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诚娃,这……这也是你要看的书?”母亲李秀兰看着那本厚度惊人的词典,感觉自己的认知再次被刷新。
“嗯,妈,学英语,得先认识单词。
”张诚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一些。
从此,张诚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更加“非人”的状态。
如果说之前背诵史书典籍,还能在浩瀚历史中感受到兴衰荣辱、人性复杂带来的精神激荡,那么背诵词典,就是一场纯粹、枯燥、极致到令人发指的记忆力马拉松。
A,a,a...abandon,abacus,abaft...无数陌生的字母组合,繁杂的释义,拗口的例句,如同永无止境的信息流,需要他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强行烙印进脑海。
这过程没有任何取巧可言,全靠“过目不忘”的能力硬扛。
在学校,他几乎成了“活雕像”。
课间,他不再偶尔望向窗外,而是雷打不动地捧着那本巨大的词典,手指无声地划过密密麻麻的词条,嘴唇微动,无声记忆。
那专注的神情,让本想找他聊天的同学都望而却步。
回到家,更是挑灯夜战,窑洞的灯光下,那个幼小的身影与那本巨大词典形成的对比,强烈到让人心头发酸。
母亲李秀兰看着儿子几乎魔怔的样子,心疼得无以复加,只能变着法儿地给他补充营养,夜里一遍遍催促他休息。
弟弟张磊似乎也感觉到哥哥在进行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连靠近都变得小心翼翼,只会用乌溜溜的大眼睛,担忧地望着哥哥。
张诚自己也感到前所未有的精神疲惫。
背诵史书是消耗心神,背诵词典则是纯粹折磨脑神经。
有好几次,他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塞满了各种字母和单词,快要“宕机”了。
但他靠着一股狠劲,硬是坚持了下来。
他将这视为系统对他意志力的又一次极限锤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春去夏来,窗外的树叶从嫩芽变得葱郁,知了开始了不知疲倦的鸣叫。
学期,也渐渐接近尾声。
在期末考试前一周,张诚终于翻过了《牛津英汉大词典》的最后一页——“Zyzzyva”(一种南美象鼻虫,词典最后一个词条)。
当这个古怪的单词连同其释义、词源信息清晰地刻入脑海时,他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般,向后靠
很快,一部厚重如砖头、散发着油墨和纸张混合气味的《牛津英汉大词典》(最新完整版),通过父亲张建军的关系,被寄到了张诚手中。
当他把这部堪比小型百科全书的巨着搬到自己的小书桌上时,连早已见惯了他啃大部头的家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诚娃,这……这也是你要看的书?”母亲李秀兰看着那本厚度惊人的词典,感觉自己的认知再次被刷新。
“嗯,妈,学英语,得先认识单词。
”张诚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一些。
从此,张诚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更加“非人”的状态。
如果说之前背诵史书典籍,还能在浩瀚历史中感受到兴衰荣辱、人性复杂带来的精神激荡,那么背诵词典,就是一场纯粹、枯燥、极致到令人发指的记忆力马拉松。
A,a,a...abandon,abacus,abaft...无数陌生的字母组合,繁杂的释义,拗口的例句,如同永无止境的信息流,需要他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强行烙印进脑海。
这过程没有任何取巧可言,全靠“过目不忘”的能力硬扛。
在学校,他几乎成了“活雕像”。
课间,他不再偶尔望向窗外,而是雷打不动地捧着那本巨大的词典,手指无声地划过密密麻麻的词条,嘴唇微动,无声记忆。
那专注的神情,让本想找他聊天的同学都望而却步。
回到家,更是挑灯夜战,窑洞的灯光下,那个幼小的身影与那本巨大词典形成的对比,强烈到让人心头发酸。
母亲李秀兰看着儿子几乎魔怔的样子,心疼得无以复加,只能变着法儿地给他补充营养,夜里一遍遍催促他休息。
弟弟张磊似乎也感觉到哥哥在进行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连靠近都变得小心翼翼,只会用乌溜溜的大眼睛,担忧地望着哥哥。
张诚自己也感到前所未有的精神疲惫。
背诵史书是消耗心神,背诵词典则是纯粹折磨脑神经。
有好几次,他感觉自己的大脑仿佛塞满了各种字母和单词,快要“宕机”了。
但他靠着一股狠劲,硬是坚持了下来。
他将这视为系统对他意志力的又一次极限锤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春去夏来,窗外的树叶从嫩芽变得葱郁,知了开始了不知疲倦的鸣叫。
学期,也渐渐接近尾声。
在期末考试前一周,张诚终于翻过了《牛津英汉大词典》的最后一页——“Zyzzyva”(一种南美象鼻虫,词典最后一个词条)。
当这个古怪的单词连同其释义、词源信息清晰地刻入脑海时,他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般,向后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