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道基万丈,诸子入魂

关灯
明在哲学、政治、军事、文学、医学、术数等各个领域的最高智慧结晶!系统这是要他为未来的“学神”之路,打下最坚实、最广阔的“道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基……”张诚喃喃自语,眼神逐渐从最初的震惊,转变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与兴奋。

    他明白,这次的任务,远非之前背诵史书、词典那般侧重于记忆广度,而是要求他真正去理解、去感悟这些典籍中蕴含的“道”与“理”。

    这关乎他未来的思维方式、眼界格局,甚至价值取向。

     没有犹豫,他立刻通过父亲张建军,动用了一部分家里本就不宽裕的积蓄,开始疯狂地搜集、购买或借阅这二十部典籍的权威版本。

    当那一摞摞散发着陈旧墨香或崭新油墨味的书籍被搬进他们租住的小屋时,连母亲李秀兰都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力。

     “诚娃,这……这些都是你这学期要看的?”她看着几乎堆满了儿子半个炕头的书山,声音都有些发颤。

     “嗯,妈,这些都是好书,老祖宗的智慧。

    ”张诚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轻松。

     从此,张诚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更加忘我的状态。

    课堂上,他依旧“身在曹营心在汉”,大部分时间都在神游天外,实则是在脑海中反复揣摩、记忆那些艰深的典籍。

    放学回家,吃完晚饭,他便立刻扎进书堆,直至深夜。

     这一次的学习,与以往截然不同。

    他不再仅仅是“过目不忘”的机械记忆,而是真正沉浸到了那些古老而深邃的思想世界之中。

     读《老子》,他体会“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感悟“柔弱胜刚强”的辩证;读《庄子》,他神游于“逍遥游”的无何有之乡,惊叹于“齐物论”的宏大视野;读《孟子》,他涵养“浩然之气”,树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读《韩非子》,他冷眼剖析人性与权力的复杂关系;读《孙子兵法》,他领悟“上兵伐谋”、“知己知彼”的竞争智慧;读《黄帝内经》,他初窥人体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奥秘;读《全唐诗》《全宋词》,他在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的笔墨间,感受着最绚烂的情感与最精粹的语言艺术……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

    诸子思想各异,甚至相互矛盾,他需要不断地切换思维频道,去理解、去辨析、去吸收。

    那些精微的义理、古奥的文字,常常让他绞尽脑汁。

    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无比愉悦的。

    他仿佛在与千百年前最杰出的智者进行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理解的突破,都带来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和视野上的豁然开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