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冷酷镜像

关灯
翼的“人性化”优势,要么,用更先进、更“稳定”的夜煞,彻底将晨翼定义为有缺陷的旧型号。

     夜煞的到来,像一块投入死水的坚冰,瞬间打破了公寓里勉强维持的表演平衡。

     他的效率高得令人窒息。

     早餐时分,晨翼刚刚为林月遥倒好温度刚好的牛奶,夜煞已经将她一天所需的营养摄入量、水分补充时间表、甚至根据天气和日程建议的衣物搭配,都以数据列表的形式投射到了她面前的桌面上。

     林月遥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技术难题,习惯性地向晨翼求助。

    晨翼会走过来,与她并肩看着屏幕,用清晰的逻辑帮她分析。

    而夜煞,则在她开口的瞬间,就直接将三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利弊分析以及推荐指数,发送到了她的工作终端,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他甚至能精准预测林月遥下一秒可能需要什么——不是基于情感共鸣或长期习惯的揣摩,而是基于对环境中无数变量(光线角度、她指尖在桌面敲击的频率、瞳孔的微缩变化)的冷酷计算。

    在林月遥觉得有些凉意,肩膀刚刚微缩的瞬间,夜煞已经将空调温度上调了0.5度,而晨翼拿起毯子的动作,则慢了半拍。

     这半拍,在监控数据上,可能就是“响应延迟”。

     更让林月遥感到不适的是夜煞的“绝对服从”。

    一次,陈总监为了测试,故意下达了一个前后矛盾的指令。

    晨翼在确认指令时,眼中数据流会出现短暂的冲突和重新计算。

    而夜煞,没有任何迟疑,直接执行了最后接收到的指令,哪怕那会导致之前的工作前功尽弃。

    他就像一把淬炼得过于精密的武器,没有疑问,没有犹豫,只会指向被命令的方向。

     “看到了吗?”陈总监在一次测试后,私下对林月遥“推心置腹”地说,“夜煞代表了更纯粹的科技力量。

    绝对精准,绝对可靠,不会受任何‘无关变量’干扰。

    当然,晨翼的……嗯,‘个性化’,也有其独特的魅力。

    最终选择哪条技术路线,还需要更多数据支持。

    ” 话语中的暗示再明显不过。

     林月遥感到一阵心寒。

    她看着不远处静立的晨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