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归国惊涛

关灯
第一章:归国惊涛 咸湿的海风裹挟着汽笛的低鸣,吹拂在“冯·兴登堡”号邮轮宽阔的甲板上。

    这是一艘往来于欧洲与远东之间的豪华客轮,承载着淘金者的梦想、留学生的归思,以及这个时代特有的、近乎凝滞的喧嚣。

    1925年的春天,大西洋的波涛之下,似乎已能听见远方大陆隐隐传来的雷鸣。

     邓枫穿着一身半旧的灰色西装,凭栏而立。

    他看起来约莫二十出头,身形挺拔,面容算不得十分英俊,但线条清晰硬朗,尤其那双眼,沉静得像两口古井,映不出太多这个年纪应有的跳脱,反而沉淀着与年龄不符的阅历与深思。

    他刚刚以优异的成绩从德国一所并不显赫但以严谨着称的工科学院毕业,怀揣着一纸机械工程学位证书和满脑子的知识,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旅程起初是平静的,直到第三天下午。

     一声沉闷的巨响从船体深处传来,紧接着是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声。

    邮轮猛地一颤,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庞大的船身开始不受控制地微微偏转。

    甲板上的游客顿时乱作一团,惊叫声、哭喊声、物品倾倒声混杂在一起。

    刺耳的警报声凄厉地响起,更添了几分恐慌。

     “怎么回事?是触礁了吗?” “上帝啊!救生艇在哪里?” 混乱中,一群穿着白色制服、神色仓皇的船员簇拥着一位秃顶、留着考究山羊胡的德裔工程师——施耐德博士,急匆匆地赶往机舱方向。

    施耐德是这条船上的技术权威,此刻他眉头紧锁,嘴里不断用德语嘟囔着:“不可能……传动系统刚刚检修过……” 约莫半个小时后,船上的广播响起,船长强作镇定的声音安抚着乘客,声称只是“小小的机械故障”,正在紧急排查。

    但邮轮依旧瘫痪在海面上,随着海浪起伏,像一个无助的巨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夕阳将海面染成一片凄艳的金红,恐慌的情绪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在等待中发酵。

     施耐德博士再次出现在甲板上时,脸色比之前更加难看,额头上满是汗珠。

    面对围上来七嘴八舌询问的贵宾(主要是头等舱的西洋富商和几位中国权贵),他挥舞着手臂,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高声解释:“先生们,女士们,请保持冷静!是主轴传动箱的一个关键连接部件出现了……嗯,结构性疲劳损伤!我们缺乏备件,也无法在海上进行焊接修复。

    现在唯一的办法是等待拖船,或者……祈祷它自己能恢复!” “结构性疲劳损伤?”一个带着江浙口音的中国商人尖声道,“那我们要在这里漂多久?船会不会沉?” “安全问题无须担心,船体是完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