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劈刺与哲学
关灯
小
中
大
第十九章:劈刺与哲学
劈刺训练场上的气氛,总是带着一种不同于射击或战术课的、原始而凛冽的肃杀。
烈日下,学员们手持上了木质训练枪刺的“汉阳造”,两两一组,进行着最基本的突刺、防刺、格挡练习。
空气中回荡着木制枪托与枪身碰撞发出的沉闷“砰砰”声,以及教育粗粝的口令。
在所有学员中,罗友胜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并没有特别夸张的吼叫或迅猛的突进,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凝练着从战场上带来的、近乎本能的狠辣与效率。
突刺时,腰马合一,力透“枪”尖,带着一股一往无前、力求一击毙命的气势;格挡时,角度刁钻,用最小的幅度化解对方的力道,随即便是毒蛇般迅捷的反击。
他的眼神在训练时会变得格外冰冷,仿佛面对的不是同学,而是真正的敌人。
那是一种经历过生死搏杀后,沉淀在骨子里的杀伐之气。
与他对练的学员往往倍感压力,常常几个回合下来,便被那凌厉的气势和精准的打击震得手臂发麻,步伐散乱。
邓枫的劈刺风格,则与罗友胜截然不同。
他的力量在学员中只算中上,若纯以蛮力相搏,绝非罗友胜的对手。
但他胜在观察入微,身形灵活。
他并不与对手硬碰硬,而是通过细微的步伐移动和身体的闪避,总是能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对方力道最盛的攻击点,同时寻找对方发力时露出的、转瞬即逝的破绽——也许是重心微微偏移的瞬间,也许是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空隙。
一次分组轮换,命运般地,邓枫与罗友胜成了临时的对手。
两人持“枪”对立,微微颔首致意。
没有多余的废话,罗友胜率先发动攻击,一个标准的突刺,直取邓枫中路,速度快,力道沉,带着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邓枫没有选择硬格,而是身体微微一侧,同时用枪身前半段巧妙地向外一拨,将罗友胜的突刺路线带偏,枪刺几乎是擦着他的肋部滑过。
与此同时,邓枫的枪尖借着拨动的势头,划出一道短促的弧线,点向罗友胜因突刺而略
烈日下,学员们手持上了木质训练枪刺的“汉阳造”,两两一组,进行着最基本的突刺、防刺、格挡练习。
空气中回荡着木制枪托与枪身碰撞发出的沉闷“砰砰”声,以及教育粗粝的口令。
在所有学员中,罗友胜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并没有特别夸张的吼叫或迅猛的突进,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凝练着从战场上带来的、近乎本能的狠辣与效率。
突刺时,腰马合一,力透“枪”尖,带着一股一往无前、力求一击毙命的气势;格挡时,角度刁钻,用最小的幅度化解对方的力道,随即便是毒蛇般迅捷的反击。
他的眼神在训练时会变得格外冰冷,仿佛面对的不是同学,而是真正的敌人。
那是一种经历过生死搏杀后,沉淀在骨子里的杀伐之气。
与他对练的学员往往倍感压力,常常几个回合下来,便被那凌厉的气势和精准的打击震得手臂发麻,步伐散乱。
邓枫的劈刺风格,则与罗友胜截然不同。
他的力量在学员中只算中上,若纯以蛮力相搏,绝非罗友胜的对手。
但他胜在观察入微,身形灵活。
他并不与对手硬碰硬,而是通过细微的步伐移动和身体的闪避,总是能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对方力道最盛的攻击点,同时寻找对方发力时露出的、转瞬即逝的破绽——也许是重心微微偏移的瞬间,也许是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空隙。
一次分组轮换,命运般地,邓枫与罗友胜成了临时的对手。
两人持“枪”对立,微微颔首致意。
没有多余的废话,罗友胜率先发动攻击,一个标准的突刺,直取邓枫中路,速度快,力道沉,带着一股无形的压迫感。
邓枫没有选择硬格,而是身体微微一侧,同时用枪身前半段巧妙地向外一拨,将罗友胜的突刺路线带偏,枪刺几乎是擦着他的肋部滑过。
与此同时,邓枫的枪尖借着拨动的势头,划出一道短促的弧线,点向罗友胜因突刺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