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洛阳暗影

关灯


     “好险……”商队主事抹了把额头的汗。

     赵云目光沉静:“此地不宜久留,搜查过后,他们可能会回来。

    我们必须尽快行动。

    ”他看向负责情报的探子,“后日老妪收取衣物,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想办法弄清那老妪的住处和家庭情况,我们未必需要替换她,但或许可以通过她,传递消息给蔡小姐。

    ” “是!” 当夜,靖安司的暗线便活动起来。

    次日清晨,关于那老妪的详细信息便摆在了赵云面前:老妪姓王,家住城南平民区,有一子,在城中某酒楼做帮佣,家境贫寒,为人胆小。

     赵云思索片刻,有了计较。

    他命人准备了一份厚礼——足够那老妪一家数年衣食无忧的金银,以及一封以蔡邕门生口吻写的、措辞隐晦的信件,信中说明了外面的情况以及营救计划,并附上了一个简易的、只有蔡琰才可能看懂的暗号,约定在下次老妪前来时,将回信藏于待洗的某件特定衣物中。

     “将此信与金银,秘密送至王妪家中,告诉她,若想她儿子平安,若想后半生无忧,便按信中所说行事,绝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若她配合,事后还有重谢;若她告发……”赵云没有说下去,但眼神中的寒意让负责传递的探子都心中一凛。

     这是一种风险极高的赌博,赌的是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但在这危机四伏的洛阳,他们没有太多选择。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

    后日午后,扮作路人的义从远远看到,那王妪如同往常一样,挎着篮子,颤巍巍地走向蔡府。

    她在门口接受了盘查,然后被放了进去。

     约莫半个时辰后,王妪提着装满衣物的篮子走了出来,神色似乎与往常无异,只是挎着篮子的手,似乎微微有些发抖。

     她并未直接回家,而是在街上绕了几圈,最后走进了一家布庄。

    片刻后出来,篮子似乎轻了许多。

     一直在暗中监视的义从,待王妪离开后,也进入布庄,以购买布料为名,与掌柜攀谈,并悄悄检查了王妪之前接触过的布匹。

    在其中一匹布的卷轴内芯里,他们发现了一方折叠整齐的素绢! 素绢被迅速带回秘密据点。

    赵云展开一看,上面是几行清秀却略显潦草的字迹,显然是仓促间写成: “父陷囹圄,女如浮萍。

    感君高义,铭刻五内。

    然府外监视如笼,难以脱身。

    三日后,董贼将于府中设宴,逼父献艺,或可于席间……伺机。

    若见后园东南角灯笼升起,便是时机。

    万望小心。

    ” 字迹最后,带着一丝决绝与期盼。

     赵云紧紧攥着这方素绢,仿佛能感受到书写者当时的惊惧与希望。

     “三日后……董卓府宴……”赵云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这是龙潭虎穴,但也是唯一的机会了!” 他立刻下令:“将消息最快速度传回渤海,禀报主公。

    其余人,准备行动!我们要在董卓的眼皮底下,虎口拔牙!” 喜欢三国渔皇请大家收藏:()三国渔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