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逍遥城
关灯
小
中
大
早上,暖风裹挟着槐花的甜香掠过青石板路。
此处正是大燕的商贸名城——逍遥城! 逍遥城宛如一颗镶嵌在大燕心脏的明珠,虽无那些古老城市的的厚重底蕴,却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岁月的沉淀中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这座城,北通大漠草原,南达江南水乡,东连旁边的大梁,西接燕京的商路。
四方商道如蛛网般在此交汇,往来的驼队、马帮、商船川流不息。
近几十年来,南来北往的商客、行脚僧、江湖侠客,都要途经此地。
久而久之,这里便从一座普通的驿站小城,蜕变成了繁华的城市。
四十年前,先帝巡视江南时途经此地。
彼时的小城虽初具规模,却还没有名字。
先帝站在城口的城门上,俯瞰着街巷间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马,见人人面带笑意,往来自在,不禁龙颜大悦,提笔写下逍遥城三个大字。
从此,这座城便有了名字,也有了一段佳话。
而逍遥王的故事,更是为这座城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作为先帝最疼爱的幼子,慕容逸自幼便聪慧过人。
五岁能诵诗书,八岁善骑射,十二岁随驾北狩,一箭双雕震慑草原各部。
成年之后,在先帝为皇子们分封属地时,慕容逸既没有选择已经成型便于管理的大城,也没有挑选战略要地,而是恳请先帝将逍遥城赐封于他。
儿臣别无他求,唯愿得一方水土,看尽人间百态,逍遥自在便好。
慕容逸的这番话,令先帝大为感动,不仅赐封他为逍遥王,更特许他不入朝堂,不掌军权,只理民生。
这份殊恩,在大燕四百年的历史中,都可谓独树一帜。
此刻,正值巳时,逍遥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街道宽达十丈,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映照着往来行人的身影。
街道两旁,各色商铺鳞次栉比,酒旗招展,招牌林立。
西侧的绸缎庄前,身着华服的贵妇人正在挑选新到的云锦。
五彩斑斓的绸缎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绣娘手中的银针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便绽放在绢布之上。
东侧的茶楼里,说书人正讲着江湖侠客的故事,惊堂木一拍,满堂喝彩声此起彼伏。
茶香、点心香与说书人的抑扬顿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再往前走,便是集市。
这里是商人的聚集地,空气中弥漫着香料、葡萄美酒和烤羊肉的混合香气。
特意跨越国境而来的大梁商人正在
此处正是大燕的商贸名城——逍遥城! 逍遥城宛如一颗镶嵌在大燕心脏的明珠,虽无那些古老城市的的厚重底蕴,却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岁月的沉淀中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这座城,北通大漠草原,南达江南水乡,东连旁边的大梁,西接燕京的商路。
四方商道如蛛网般在此交汇,往来的驼队、马帮、商船川流不息。
近几十年来,南来北往的商客、行脚僧、江湖侠客,都要途经此地。
久而久之,这里便从一座普通的驿站小城,蜕变成了繁华的城市。
四十年前,先帝巡视江南时途经此地。
彼时的小城虽初具规模,却还没有名字。
先帝站在城口的城门上,俯瞰着街巷间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马,见人人面带笑意,往来自在,不禁龙颜大悦,提笔写下逍遥城三个大字。
从此,这座城便有了名字,也有了一段佳话。
而逍遥王的故事,更是为这座城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作为先帝最疼爱的幼子,慕容逸自幼便聪慧过人。
五岁能诵诗书,八岁善骑射,十二岁随驾北狩,一箭双雕震慑草原各部。
成年之后,在先帝为皇子们分封属地时,慕容逸既没有选择已经成型便于管理的大城,也没有挑选战略要地,而是恳请先帝将逍遥城赐封于他。
儿臣别无他求,唯愿得一方水土,看尽人间百态,逍遥自在便好。
慕容逸的这番话,令先帝大为感动,不仅赐封他为逍遥王,更特许他不入朝堂,不掌军权,只理民生。
这份殊恩,在大燕四百年的历史中,都可谓独树一帜。
此刻,正值巳时,逍遥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街道宽达十丈,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映照着往来行人的身影。
街道两旁,各色商铺鳞次栉比,酒旗招展,招牌林立。
西侧的绸缎庄前,身着华服的贵妇人正在挑选新到的云锦。
五彩斑斓的绸缎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绣娘手中的银针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便绽放在绢布之上。
东侧的茶楼里,说书人正讲着江湖侠客的故事,惊堂木一拍,满堂喝彩声此起彼伏。
茶香、点心香与说书人的抑扬顿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再往前走,便是集市。
这里是商人的聚集地,空气中弥漫着香料、葡萄美酒和烤羊肉的混合香气。
特意跨越国境而来的大梁商人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