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技术奇点

关灯
腾鳌堡在钢铁暴雨中岿然不动,如同一根楔入日军攻势中的铁钉,牢牢扼守着通往辽阳的咽喉要道。

    然而,高岩深知,仅凭坚韧的防御和灵活的战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

    兵力与资源的巨大差距,如同悬顶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他必须寻找一个支点,一个能够撬动实力天平,甚至改变战争规则的“奇点”。

     这个奇点,他早已选定——技术。

     战役间歇期,当士兵们在抢修工事、舔舐伤口时,高岩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他那间由原腾鳌堡守备衙门改造的、戒备森严的“技术工坊”之中。

    这里汇聚了新军第一标内所有识文断字、懂些格致(物理化学)之理或工匠手艺的“宝贝疙瘩”,由高岩亲自指导,进行着数项在外人看来近乎“奇技淫巧”的试验。

     第一项,是火药的改良。

     这个时代清军普遍使用的黑火药,烟雾大,残渣多,威力有限。

    高岩凭借记忆中的化学知识,结合所能搜罗到的原料,开始尝试配制栗色火药乃至更高级的无烟火药。

    试验充满了危险,工坊内不时传出小规模的爆鸣和刺鼻的气味,但进展也在一次次失败中累积。

    最终,他们成功小批量制备出了一种燃烧更充分、烟雾更少、推力更强的改良发射药,虽然距离真正的无烟火药尚有差距,但已能显着提升步枪子弹的初速和射程,并减少了枪膛污染和射手位置的暴露。

     第二项,是引信的革新。

     面对日军坚固的工事和密集的队形,清军老式的“碰火开花炮”和缴获的日军碰炸手榴弹,威力与可靠性均不尽如人意。

    高岩将目光投向了延时引信和破片杀伤技术。

    他指导工匠利用简陋的车床和模具,尝试制造带有预刻破片槽的铸铁弹体,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缓燃火药条的简易延时引信。

    经过反复测试,一种被称为“腾鳌一式”的攻防两用手榴弹诞生了。

    它既可以拉燃后延时数秒投出,用于攻击堑壕和室内目标,也可以设置在阵地前作为诡雷,其增强的破片杀伤半径,远非旧式手榴弹可比。

     第三项,也是高岩寄予厚望的一项,是火炮的“眼睛”。

     新军炮营虽然拥有了几门不错的火炮,但观测和指挥依然严重依赖目视和简陋的数学计算,效率低下,且观测员风险极高。

    高岩开始尝试搭建最原始的间接瞄准射击体系。

    他亲自培训炮兵观测员使用更精确的罗盘、象限仪(简易测角仪),并教授他们利用三角函数,根据地图坐标和前方观察哨报告的参照物,计算火炮的射击诸元。

    他甚至绘制了腾鳌堡周边关键区域的射距规正表和炮火计划图,将预设打击区域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