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实业兴疆

关灯
“官督商办”,借鸡生蛋。

     高岩深知官府直接经营民用企业往往效率低下,易生腐败。

    他更倾向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有限的官方资源,为民间资本保驾护航,引导其投向近代实业。

     ·登州纺织局:他找到几位原本从事土布贸易、苦于洋布冲击的本地商人,由新军后勤部门承诺优先采购其生产的军服布料,并请机器局协助改造织机、培训工人。

    商人出资,高岩提供订单和技术支持,一个采用部分机械动力的新式织布工坊很快建立起来,虽规模不大,却效率大增,产品除供应军需外,也开始在市场上与洋布竞争。

     ·峄县煤矿:听闻峄县(今枣庄)有商人意图用新法开采煤矿,却苦于地方胥吏勒索和运输困难。

    高岩以“保障机器局及电厂用煤”为由,行文地方官府予以“便利”,并允许其使用新军控制的码头和运输车队(需支付费用)。

    有了军方背景的“关照”,煤矿开采进展顺利,优质的煤炭不仅满足了机器局需求,更通过登州港销往南方,利润丰厚。

     ·烟台缫丝厂:山东本是柞蚕丝产区,但工艺落后,多为生丝出口。

    高岩通过幕僚牵线,鼓励商人引进蒸汽缫丝机,建立近代化缫丝厂,并承诺协助开拓市场。

    机器缫出的熟丝品质更佳,价格更高,很快吸引了江浙商人前来采购。

     其三,兴办新式学堂,储备人才。

     高岩深知,一切的根本在于人。

    他顶着“不务正业”的压力,在登州大力兴学。

     ·扩充电报学堂:原有的电报培训班扩大为登州电报学堂,不仅培养报务员,更增设线路架设、设备维修等课程,为即将铺开的全省电报网络储备技术力量。

     ·创设务实学堂:他亲自定名“登州务实学堂”,课程设置远超传统书院,除了必要的经史,更侧重格致(物理)、算学、地理、简易外语及工商管理常识。

    高岩时常亲自去学堂授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