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蛟龙入海

关灯
通讯方面,高岩引入了简单的移位密码和代换密码,用于传递真正核心的军情。

    虽然加密手段在后世看来简陋,但在当时,已足以让依靠简单搭线窃听的日谍一时难以破译。

     陷阱已然布下,只待猎物上钩。

     数日后,一条大鱼终于浮出水面。

    侦察队员在监控机器局外围时,锁定了一个伪装成收购山货的日籍商人“小林”。

    此人活动规律,每隔两日便会前往城西一处看似普通的货栈。

    赵三槐亲自带人暗中排查,发现那货栈后院设有鸽舍,并有未经申报的大功率蓄电池。

     “信鸽传递,蓄电池或为电台供电……这里是他们的一个情报中转站!”赵三槐兴奋地回报。

     高岩下令:“暂不惊动,严密监控,找出其上线和下线,务求一网打尽!” 耐心的等待获得了回报。

    通过跟踪“小林”和监控货栈,侦察队逐渐摸清了这个间谍网络的部分脉络:他们不仅搜集军事情报,还试图收买机器局的中方工匠,窃取技术图纸,甚至策划对电厂和关键桥梁进行破坏。

     时机成熟,高岩决定收网。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当“小林”再次潜入货栈,正准备将最新“情报”(实为高岩精心准备的假情报)通过信鸽发出时,赵三槐带领侦察队如神兵天降,破门而入!货栈内的日谍措手不及,试图销毁资料和抵抗,但在训练有素的新军侦察队员面前,很快被制服。

    现场搜出了密码本、窃取的部分图纸、爆破器材以及尚未发出的情报。

     与此同时,按照名单,登州城内外的其他几个日谍窝点也被同步端掉,多名潜伏的间谍落网。

    对新军内部人员的排查也揪出了两名被收买的低级军官和一名机器局的匠人。

     审讯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连夜进行。

    高岩亲自参与了针对“小林”的审讯。

    起初,“小林”态度倨傲,一言不发。

    但当高岩准确说出他的真实姓名、在日军中的隶属关系、甚至其在国内的家庭情况时(部分来自历史知识,部分来自其他渠道),“小林”的心理防线崩溃了。

     他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