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国运维艰
关灯
小
中
大
大东沟上空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那场惨烈海战的确切结果,便已通过各方渠道,如同带着血腥气的海风,迅速吹遍了沿海各口,最终化作一份份字字泣血的战报与急电,堆满了高岩在登州的案头。
“……致远管带邓世昌,督船奋勇冲击,誓与敌舰同沉,不幸中弹甚多,锅炉迸裂,船身碎裂,全舰官兵二百五十余人,壮烈殉国……” “……经远管带林永升,力战至最后一刻,船体倾覆,沉没……” “……我扬威、超勇二舰,亦力战沉没……” “……定远、镇远二铁甲舰虽重创仍存,然已失机动力,退返旅顺……” “……济远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 战报上的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高岩的心上。
尽管早已知道结局,但当这些熟悉的名字以如此惨烈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时,那种混杂着悲愤、无力与历史惯性的沉重感,几乎让他窒息。
北洋水师,这支他曾寄予厚望、却也深知其内部积弊的舰队,在黄海的惊涛骇浪中,以近乎悲壮的方式,折损了近半主力,失去了制海权。
“制海权一失,辽东、山东,乃至京津,门户洞开……”高岩放下战报,声音沙哑,走到那幅巨大的沿海防务图前。
他的手指从旅顺、大连湾划过,最终落在九连城、花园口这些辽东半岛的地名上。
历史的剧本正在无情地展开,日军的下一步,必然是选择这些清军防御薄弱之处,实施大规模登陆,包抄旅顺后路。
“朝廷有何旨意?”他沉声问道。
参谋连忙呈上刚刚收到的电旨。
内容无非是“严防死守”、“不得使倭寇登岸”之类的空泛之词,以及严令各地抽调兵力,驰援辽东。
其中,更是明确要求高岩“速派得力之师,北上协防辽南,归宋庆(毅军统领)节制”。
“归宋庆节制?”王奎眉头紧锁,“统领,宋庆虽为老将,然其部多为旧军,与我等战法、指挥皆不相容,且朝廷此举,分明有分拆、消耗我新军之意!” 高岩沉默着。
他何尝不知这是朝廷,尤其是后党一系的阳谋?借抗战之名,行削弱之实。
若分兵北上,不仅可能因指挥体系混乱、战术理念不合而白白折损精锐,更将严重削弱他苦心经营的山东防务。
可若抗旨不遵,“
“……致远管带邓世昌,督船奋勇冲击,誓与敌舰同沉,不幸中弹甚多,锅炉迸裂,船身碎裂,全舰官兵二百五十余人,壮烈殉国……” “……经远管带林永升,力战至最后一刻,船体倾覆,沉没……” “……我扬威、超勇二舰,亦力战沉没……” “……定远、镇远二铁甲舰虽重创仍存,然已失机动力,退返旅顺……” “……济远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 战报上的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高岩的心上。
尽管早已知道结局,但当这些熟悉的名字以如此惨烈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时,那种混杂着悲愤、无力与历史惯性的沉重感,几乎让他窒息。
北洋水师,这支他曾寄予厚望、却也深知其内部积弊的舰队,在黄海的惊涛骇浪中,以近乎悲壮的方式,折损了近半主力,失去了制海权。
“制海权一失,辽东、山东,乃至京津,门户洞开……”高岩放下战报,声音沙哑,走到那幅巨大的沿海防务图前。
他的手指从旅顺、大连湾划过,最终落在九连城、花园口这些辽东半岛的地名上。
历史的剧本正在无情地展开,日军的下一步,必然是选择这些清军防御薄弱之处,实施大规模登陆,包抄旅顺后路。
“朝廷有何旨意?”他沉声问道。
参谋连忙呈上刚刚收到的电旨。
内容无非是“严防死守”、“不得使倭寇登岸”之类的空泛之词,以及严令各地抽调兵力,驰援辽东。
其中,更是明确要求高岩“速派得力之师,北上协防辽南,归宋庆(毅军统领)节制”。
“归宋庆节制?”王奎眉头紧锁,“统领,宋庆虽为老将,然其部多为旧军,与我等战法、指挥皆不相容,且朝廷此举,分明有分拆、消耗我新军之意!” 高岩沉默着。
他何尝不知这是朝廷,尤其是后党一系的阳谋?借抗战之名,行削弱之实。
若分兵北上,不仅可能因指挥体系混乱、战术理念不合而白白折损精锐,更将严重削弱他苦心经营的山东防务。
可若抗旨不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