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同行冤家
关灯
小
中
大
山阳县城的医药界,近来刮起了一股清新的“歪风”。
以“济世堂”为首,主打一个“不坑穷人”。
对衣衫褴褛的灾民,诊金分文不取,药材只收个本钱,遇上实在揭不开锅的,老徐甚至还会自掏腰包垫上几个铜板,美其名曰“东家定的规矩”。
这善举,像一块的磁石,把县城里乃至周边村落的一些普通病患都吸了过去。
生意想不兴隆都难。
济世堂门口时常排起小队,抓药的、看病的,人气旺得让隔壁绸缎庄老板都眼红。
这可就动了别人的奶酪了。
山阳县十几家药铺,生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隔了一条街的“杏春堂”。
杏春堂的掌柜李老六,年逾六旬,瘦得像根腌了十年的老黄瓜,心眼却比蜂窝煤还多,又阴又毒。
去年,街对面那家“益元斋”药铺,就是被他暗中使绊子,又是造谣人家药材发霉,又是买通地痞流氓上门闹事,硬生生给挤兑垮了的。
如今看着济世堂门庭若市,而自家柜台都快能结蜘蛛网了,李老六恨得后槽牙都快咬碎了,夜里做梦都在磨牙,盘算着怎么给这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济世堂”一点颜色瞧瞧。
他先是派了个伙计到行业行会“生药行”打听,看济世堂有没有按官府的规矩投保行籍。
如果没有的话,嘿嘿,那就简单了,告官,然后是封门,然后是打板子,打你个皮开肉绽。
李老六正美滋滋盘算着,结果伙计屁颠屁颠跑回来报告:“掌柜的,打听清楚了!那济世堂的东家叫王鼎,是个生面孔,但路子野!人家已经在行老那儿投了帖、入了保,正经挂了行籍了!” 所谓行籍,就是加入行业协会,受了庇护。
想从行业规矩上找茬,难了。
李老六一听,失望得像是被抽走了脊梁骨,瘫在太师椅上唉声叹气。
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他绿豆小眼一转,又生一计。
他想起自己在县衙里还有个远房侄子,虽说血缘远了点,但好歹是个捕头,手里有点小权力。
“去!到县衙找李甲捕头,就说他六叔晚上在‘醉仙楼’请他喝酒!”李老六对伙计吩咐道,脸上露出一丝阴狠的笑容。
当晚,醉仙楼雅间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老六唉声叹气,大倒苦水,把王鼎描述成一个来路不明、恶意压价、扰乱市场、断人活路的奸猾之徒。
那李甲捕头吃得满嘴流油,喝得面红耳赤,一听六叔受这等“委屈”,再加上二两雪花银悄无声息地塞进他袖袋里,顿时豪气干云,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六叔!您放宽心!区区一个外地来的野郎中,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包在侄儿身上!不出三天
以“济世堂”为首,主打一个“不坑穷人”。
对衣衫褴褛的灾民,诊金分文不取,药材只收个本钱,遇上实在揭不开锅的,老徐甚至还会自掏腰包垫上几个铜板,美其名曰“东家定的规矩”。
这善举,像一块的磁石,把县城里乃至周边村落的一些普通病患都吸了过去。
生意想不兴隆都难。
济世堂门口时常排起小队,抓药的、看病的,人气旺得让隔壁绸缎庄老板都眼红。
这可就动了别人的奶酪了。
山阳县十几家药铺,生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隔了一条街的“杏春堂”。
杏春堂的掌柜李老六,年逾六旬,瘦得像根腌了十年的老黄瓜,心眼却比蜂窝煤还多,又阴又毒。
去年,街对面那家“益元斋”药铺,就是被他暗中使绊子,又是造谣人家药材发霉,又是买通地痞流氓上门闹事,硬生生给挤兑垮了的。
如今看着济世堂门庭若市,而自家柜台都快能结蜘蛛网了,李老六恨得后槽牙都快咬碎了,夜里做梦都在磨牙,盘算着怎么给这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济世堂”一点颜色瞧瞧。
他先是派了个伙计到行业行会“生药行”打听,看济世堂有没有按官府的规矩投保行籍。
如果没有的话,嘿嘿,那就简单了,告官,然后是封门,然后是打板子,打你个皮开肉绽。
李老六正美滋滋盘算着,结果伙计屁颠屁颠跑回来报告:“掌柜的,打听清楚了!那济世堂的东家叫王鼎,是个生面孔,但路子野!人家已经在行老那儿投了帖、入了保,正经挂了行籍了!” 所谓行籍,就是加入行业协会,受了庇护。
想从行业规矩上找茬,难了。
李老六一听,失望得像是被抽走了脊梁骨,瘫在太师椅上唉声叹气。
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他绿豆小眼一转,又生一计。
他想起自己在县衙里还有个远房侄子,虽说血缘远了点,但好歹是个捕头,手里有点小权力。
“去!到县衙找李甲捕头,就说他六叔晚上在‘醉仙楼’请他喝酒!”李老六对伙计吩咐道,脸上露出一丝阴狠的笑容。
当晚,醉仙楼雅间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老六唉声叹气,大倒苦水,把王鼎描述成一个来路不明、恶意压价、扰乱市场、断人活路的奸猾之徒。
那李甲捕头吃得满嘴流油,喝得面红耳赤,一听六叔受这等“委屈”,再加上二两雪花银悄无声息地塞进他袖袋里,顿时豪气干云,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六叔!您放宽心!区区一个外地来的野郎中,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包在侄儿身上!不出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