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危机就是机会

关灯
容易引起怀疑。

     他用的是更原始,但也更隐蔽的方法——在沙盘上书写、推演。

     写了改,改了再写。

     他不仅要指出姚州地区即将发生叛乱,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叛乱的根源。

     他从自己在网上查到的论文里得知,姚州蛮的叛乱,并非偶然。

     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地官员的横征暴敛,以及对蛮族风俗的不尊重,导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只谈军事镇压,是下策。

     他要提出的,是一套“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

     首先,他建议朝廷立刻派遣廉洁干练的使臣,前往姚州调查安抚,罢免贪官污吏,减轻当地蛮族的赋税和劳役。

     这一招,叫釜底抽薪。

    只要能缓和民族矛盾,叛乱就算不发生,也会大大降低规模。

     其次,如果叛乱依然爆发,他建议朝廷在军事上,要以“围”代“剿”,切断叛军的补给线,同时派遣使者招降,分化瓦解其内部。

     避免大规模的正面冲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朝廷的军费开支和人员伤亡。

     最后,也是最点睛的一笔,他建议在平定叛乱之后,在姚州地区推行“羁縻政策”的改良版。

     即尊重当地蛮族首领的管理权,承认他们的世袭地位,但要求他们必须将子弟送往京城学习,接受大唐的教化。

     这一招,叫文化融合,长远来看,是解决边疆民族问题的根本之道。

     当王秀将整套方案在沙盘上推演完毕时,他自己都忍不住为这个计划的周密和长远而赞叹。

     这份奏疏,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从六品武官的眼界和格局。

     它所展现出来的,是一个顶级战略家的眼光和手腕! 王秀相信,只要这份奏疏能被呈递到皇帝李显的案头,就绝对不可能被忽视。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奏疏写好了,但怎么递上去,又是一个难题。

     他一个武库署的小官,根本没有直接上奏的资格。

     他的奏疏,必须通过上级官员层层上报。

     但这样一来,这份天大的功劳,很可能就会被他的某个上级给冒名顶替了。

     王秀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他必须找到一个方法,让这份奏疏,能以“王缙”的名义,直接出现在皇帝面前。

     他思来想去,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两个人身上。

     一个,是他的老上司,辽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