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份未来的奏折
关灯
小
中
大
计划已定,王秀便立刻开始着手实施。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光了身上大部分的积蓄,买来了上好的纸张和笔墨。
然后,他将自己在沙盘上反复推演了无数遍的奏疏,工工整整地誊抄了下来。
这不仅仅是一份奏疏,更是一件艺术品。
王秀在操控王缙的过程中,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每一个字都写得力透纸背,笔走龙蛇。
他要确保,当这份奏疏出现在御案上时,首先在“颜值”上,就能给皇帝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奏疏的标题,他反复斟酌,最终定为: 《论姚州之患,防微杜渐,安边定南策》。
标题起得又长又唬人,一看就很有水平。
正文部分,他更是字斟句酌,将后世论文的严谨逻辑,和唐代奏疏的行文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开篇先引经据典,大谈边疆安定的重要性,拔高立意。
接着,话锋一转,以一种“臣夜观天象,心有所感,结合武库图籍,推演西南边情”的玄学方式,指出了姚州地区目前存在的巨大隐患。
他没有直接说“明年会叛乱”,而是用一种“若不加防范,恐生肘腋之变”的委婉语气来预警。
这样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会显得太过惊世骇俗,让人把他当成妖言惑众的疯子。
紧接着,他便将自己那套“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分条列款,详细阐述。
从人事任免,到税赋改革,再到军事策略,最后到长远的文化融合。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整篇奏疏,洋洋洒洒近三千言,引经据典,数据详实,逻辑清晰,堪称典范。
王秀自己读了一遍,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别说是在唐代,就算把这份东西放到现代,都算是一篇高质量的区域政策分析报告。
他相信,任何一个有政治眼光的君主或者大臣,看到这份奏疏,都绝对不可能等闲视之。
写完奏疏,王秀将其小心翼翼地封好,准备第二天就递上去。
他选择的递交方式,是兵部武库署的正常渠道。
他要的就是让这份奏疏,经过所有该经过的程序,被兵部的官员看到,被宰相们看到,最终再呈到皇帝面前。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份惊世骇俗的奏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光了身上大部分的积蓄,买来了上好的纸张和笔墨。
然后,他将自己在沙盘上反复推演了无数遍的奏疏,工工整整地誊抄了下来。
这不仅仅是一份奏疏,更是一件艺术品。
王秀在操控王缙的过程中,拿出了十二分的精神,每一个字都写得力透纸背,笔走龙蛇。
他要确保,当这份奏疏出现在御案上时,首先在“颜值”上,就能给皇帝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奏疏的标题,他反复斟酌,最终定为: 《论姚州之患,防微杜渐,安边定南策》。
标题起得又长又唬人,一看就很有水平。
正文部分,他更是字斟句酌,将后世论文的严谨逻辑,和唐代奏疏的行文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开篇先引经据典,大谈边疆安定的重要性,拔高立意。
接着,话锋一转,以一种“臣夜观天象,心有所感,结合武库图籍,推演西南边情”的玄学方式,指出了姚州地区目前存在的巨大隐患。
他没有直接说“明年会叛乱”,而是用一种“若不加防范,恐生肘腋之变”的委婉语气来预警。
这样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会显得太过惊世骇俗,让人把他当成妖言惑众的疯子。
紧接着,他便将自己那套“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分条列款,详细阐述。
从人事任免,到税赋改革,再到军事策略,最后到长远的文化融合。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整篇奏疏,洋洋洒洒近三千言,引经据典,数据详实,逻辑清晰,堪称典范。
王秀自己读了一遍,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别说是在唐代,就算把这份东西放到现代,都算是一篇高质量的区域政策分析报告。
他相信,任何一个有政治眼光的君主或者大臣,看到这份奏疏,都绝对不可能等闲视之。
写完奏疏,王秀将其小心翼翼地封好,准备第二天就递上去。
他选择的递交方式,是兵部武库署的正常渠道。
他要的就是让这份奏疏,经过所有该经过的程序,被兵部的官员看到,被宰相们看到,最终再呈到皇帝面前。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份惊世骇俗的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