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东宫初见,太子之忧

关灯
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乃是儒家经典,讲的是纲常伦理,是为君之本啊。

    您……” “行了行了!李师傅,你这套话,孤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话音未落,只听“啪”的一声,似乎是书本被狠狠摔在桌案上的声音。

     王缙(王秀)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看来,皇帝李显说太子“性情急躁”,还真是说得太客气了。

     这哪里是急躁,这分明就是暴躁和不学无术。

     就在这时,那名进去通禀的小黄门,一脸惶恐地跑了出来,对着王缙躬身道:“王待诏,殿下……殿下宣您进去。

    ” 王缙整理了一下衣袍,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崇文馆。

     大殿之内,光线明亮,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上,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卷宗。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和陈旧竹简的味道。

     一个身穿杏黄色太子常服,面容英武,但眉宇间却带着一股戾气的年轻人,正一脸不爽地站在书案前。

    他的脚下,散落着几卷被摔开的竹简。

     在他的对面,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正痛心疾首地弯腰,一卷一卷地将竹简捡起来。

     毫无疑问,那个年轻人,就是当朝太子,李重俊。

     而那位老臣,应该就是太子的老师之一。

     “臣,翰林待诏王缙,参见太子殿下。

    ”王缙走上前,躬身九十度,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

     李重俊斜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你就是王缙?那个靠着一份奏疏,就从武库署的小吏,一步登天当上翰林待诏的王缙?” 这话问得,极其不客气。

     王秀心中一沉。

    看来,这位太子殿下,对自己这个“父皇”派来的人,充满了敌意和不信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臣不敢,皆是圣上隆恩。

    ”王缙的头,垂得更低了。

     “哼,父皇……”李重俊冷笑一声,那笑声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父皇倒是对你另眼相看。

    让你来辅佐孤,是怕孤不学无术,给他丢人吗?” 他一步步走到王缙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挑衅。

     “孤问你,你那份关于姚州蛮的奏疏,孤也看了。

    写得头头是道。

    但那都是纸上谈兵!你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文弱书生,凭什么断定姚州必反?又凭什么认为,你那套剿抚并用的策略,就一定管用?” “万一那些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根本不吃你那一套,反而趁机坐大,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这个问题,和昨夜李显问他的,几乎如出一辙。

     但问话的人不同,语气不同,带来的压迫感,也完全不同。

     李显是帝王,他的问题,是考验。

     而李重俊是太子,他的问题,是刁难,是寻衅! 王缙(王秀)知道,这是自己进入东宫的第一道坎。

    若是回答不好,他未来的日子,恐怕会寸步难行。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对着那位白发老臣,恭敬地行了一礼:“敢问这位大人是?” 老臣愣了一下,随即答道:“老夫,太子少师,李峤。

    ” 李峤! 王秀心里又是一震。

    这可是唐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