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翰林待诏,诗仙李白

关灯
与高力士的会面,结果比王秀预想的还要完美。

     他不仅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一场足以让王家大出血的危机,还意外地获得了高力士的青睐和庇护。

     从高府出来后,王徽(王秀)便立刻让商号的掌柜,挑选了三件价值在两百贯左右,却又精致典雅的琉璃器物,恭恭敬敬地送到了高力士府上,同时退回了三百贯钱。

     他做得滴水不漏,既全了高力士“公平买卖”的面子,又表达了王家的感激和懂事。

     高力士对此显然非常满意,虽未再说什么,但自此之后,洛阳城里,再没有任何不开眼的权贵敢上门来找王家的麻烦。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刚刚继承家业的王家二代,背后站着当今圣上身边最红的人。

     王家的产业,进入了一个平稳而高速的发展期。

     而王徽(王秀)也彻底在秘书省站稳了脚跟。

    他谨记父亲“低调藏拙”的教诲,每日只是按时当值,整理典籍,从不参与任何朝堂纷争,也从不与同僚拉帮结派。

     在众人眼中,他就是一个标准的守成之主,一个靠着父亲余荫,混迹在清贵衙门里,安分守己的富家翁。

     没人知道,这个看似平庸的年轻人,正在王秀的操控下,下一盘多么大的棋。

     时间一晃,便过了数月。

     开元十一年的春天,一则消息如春雷般在洛阳的文人士子圈中炸响。

     蜀中大诗人李白,奉诏入京,受封为翰林待诏! “李白来了!” “听说了吗?就是那个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李太白!” “圣上亲自召见,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一时间,整个洛阳城都在议论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

     王徽(王秀)坐在秘书省的官署里,听着同僚们的议论,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早已波澜起伏。

     他来了!那个大唐最璀璨的明星,那个即将用诗歌照亮整个盛世的男人,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心。

     而自己,将有幸成为这一切的见证者,甚至是参与者。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一日,王徽正在官署整理前朝的起居注,一名小黄门忽然前来传话,说是圣上听闻文贞公在世时,就好喜欢诗词,如今李白来此,叫他前去,也算圆了老尚书的一个遗憾,传出去也是个没谈。

    所以,请他去兴庆宫的沉香亭一趟。

     王徽心中一动,知道这应该是高力士发力了,没想到当年父亲用来藏拙的借口,帮了他一次。

     他不敢怠慢,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跟着小黄门来到了兴庆宫。

     此时的兴庆宫,牡丹盛开,春意盎然。

    远远地,王徽就看到沉香亭里,当今大唐的皇帝李隆基正凭栏远眺,他的身边,站着几位宫妃,其中一位身姿丰腴、容貌绝美的女子,无疑便是近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