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县志与禁忌目录

关灯
接下来的两天,风平浪静。

    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拖行声没有再在夜晚响起,后窗下的湿痕也在夏母刻意泼了几盆水后变得模糊不清,仿佛一切只是夏天过度紧张产生的幻觉。

    但村子里的压抑气氛却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像不断积聚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村民们依旧行色匆匆,避谈任何与夜晚、后山相关的话题。

    王宝来找过夏天一次,眼神里的恐惧丝毫未减,反复念叨着让夏天赶紧回城,被夏天用话套了几句,却也说不出更多所以然,只是含糊地说“老人们不让乱讲,讲了要倒霉”。

     这种刻意的沉默和回避,反而激起了夏天更强的探究欲。

    恐惧依然存在,但一种近乎固执的念头在他心里扎根:如果不能弄清楚这“半截缸”到底是什么,它的规律和目的,那么这种未知的恐惧将会永远如影随形,就算逃回城里,也未必能真正安全。

    老道士的话虽然颠三倒四,但提供了一个方向——“当初害死她的人的后代”、“能镇住它的东西”。

    这些都需要信息。

     村里的大人是指望不上了。

    夏天想到了一个地方——村委会那间积满灰尘的图书室。

    村里没什么人看书,那图书室形同虚设,但他记得小学时进去过,里面有一些落满灰尘的旧书,或许会有关于本地风物传说的记载,比如……县志?或者一些老一辈人留下的手稿? 这天下午,趁母亲在里屋午睡,夏天悄悄溜出了门,径直去了村委会。

    村委会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会计老刘在办公室打着盹。

    夏天谎称想找本农业技术的书看看,老刘睡眼惺忪地挥挥手,示意图书室钥匙在门框上面,让他自己去找。

     图书室比记忆中更加破败。

    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

    狭窄的房间里,几个老旧的书架歪歪斜斜地立着,上面堆满了泛黄、卷边的书籍,很多上面都覆盖着厚厚的灰尘,甚至结了蜘蛛网。

    光线昏暗,只有一扇小窗户透进些微光。

     夏天掩着口鼻,开始在一排排书架间搜寻。

    大多是些过时的政治读物、农业科普手册,还有大量无人问津的旧报纸。

    他在最角落里一个几乎被遗忘的书架底层,发现了几本硬皮、没有书名标签的厚册子。

    抽出来一看,封面模糊地印着《清河县地方志纂修稿》的字样,落款时间是几十年前。

    清河县,正是他们所属的县。

     他的心怦怦跳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