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归园筑家,耕读忙

关灯
理废墟,上山采石伐木。

     英子则操持家务,浆洗缝补,空闲时也会帮着递砖送瓦。

    年幼的陈晓宏就在附近玩耍,有时会捡起地上的小石子,咿咿呀呀地递给奶奶。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

    在夫妻俩的辛勤劳作下,一座崭新的土坯房终于在原址上立了起来。

     三间正房,一间厨房,用黄泥糊得平整的墙壁,黑瓦铺就的屋顶,虽然简陋,却透着一股踏实的生气。

     院子里,英子还开辟了一小块菜地,种上了西红柿、辣椒、大白菜。

     “孝斌,你看,这菜长得多好!”英子指着绿油油的菜地,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陈孝斌刚从田里回来,擦了擦额头的汗,看着整洁的小院和妻子的笑脸,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平静。

     “是啊,真好。

    这样的日子,踏实。

    ”他走到院中的石磨旁坐下,看着正在院子里追逐蝴蝶的晓宏,眼神变得柔和。

     战争的创伤仍在,但此刻,家的温暖正在慢慢抚平那些褶皱。

     晓宏渐渐长大,到了启蒙的年纪。

    村里没有学堂,只有一位须发皆白的王老先生,在自家的一间偏房里开了个私塾,教几个邻家孩子读书识字。

     开学那天,英子给晓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粗布衣裳,叮嘱道:“宏儿,到了王先生那里,要听话,好好念书,知道吗?” 晓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紧紧攥着母亲给的一块麦饼。

    陈孝斌牵着儿子的手,沿着村边的小路,走向王老先生家。

     王老先生的私塾,其实就是一间稍大些的土房,里面摆着几张破旧的木桌和长凳。

    墙上挂着一块用锅底灰涂黑的木板,权当黑板。

     “王先生,打扰了。

    ”陈孝斌带着晓宏走进屋,对着正在整理书本的老者拱手道。

     王老先生抬起头,他戴着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却很有神。

    看到陈孝斌,他微微颔首:“是孝斌啊,快请坐。

    这位就是你的孩子吧?” “是的,老先生。

    孩子叫陈晓宏,想送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