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双喜临门,迎新朝

关灯
时序进入了一九四九年的金秋,天地间仿佛都被染上了一层喜庆的暖色。

     田野里的稻浪翻滚着金黄,沉甸甸地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

    对于陈孝斌一家来说,这份喜悦更是加倍的,甚至是多重的。

     英子的肚子已经高高隆起,二胎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了。

    同时,大儿子陈晓宏也到了该上高小的年纪,村里的私塾已经满足不了需求。

     陈孝斌和英子一合计,决定把晓宏送到县城的东街,寄养在陈孝斌的姐姐——也就是孝兰家里,这样既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方便照顾即将生产的英子。

     这天,天刚蒙蒙亮,陈孝斌就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晓宏简单的铺盖卷和几件换洗衣物,另一头是给姐姐孝兰一家捎带的乡下土特产——一小袋新米,还有几块英子连夜烙好的麦饼。

     晓宏背着一个崭新的绿色帆布书包,里面装着他的课本和一支用了半截的铅笔,小脸有些兴奋,又有些对未知的忐忑。

     “爹,县城大不大?姑家有电灯吗?”晓宏一路走,一路问。

     陈孝斌挑着担子,脚步稳健,笑着回答:“大,比咱们村大多了!你姑家条件好,早用上电灯了,晚上亮堂堂的,看书不伤眼。

    ” “到了你姑家,要听话,好好学习,知道不?你娘这几天就过去,你要当哥哥了,得更懂事。

    ” “嗯!”晓红重重地点点头,攥紧了书包带子,“我一定好好学习,等娘生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我就教他认字!” 父子俩一路说着话,脚下生风,路还有点远,日头爬到头顶的时候,终于望见了县城的轮廓。

    高大的城门楼子下,人流涌动,比往日更多了几分不同寻常的热闹。

     进了城,往东街走去。

    越靠近孝兰家开的杂货铺,那种喧嚣和喜气就越发浓厚。

     街道两旁的店铺门口,不少都挂起了崭新的五星红旗,红得耀眼。

    墙上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