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去你娘的天道!

关灯
,在文华殿内回荡,更在朱标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千年寒冷期……天道循环……” 朱标脑海中闪过了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几份奏章。

     洪武八年冬,北平行都司奏报:“漠北诸部遣使哀告,白灾酷烈,牲畜十不存一,恳请朝廷开放边市,以粮帛易皮毛,否则部族难存。

    “ 当时朝廷只以为是鞑靼示弱求饶之辞,如今想来,那或许是寒潮降临的第一声真切哀鸣。

     洪武十一年夏,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急奏:“陇西、平凉等地,五月飞霜,麦苗尽毁,百姓号哭于野,恐生大变。

    “ 那份奏章让他忧心了许久,最终朝廷调拨钱粮才勉强安抚。

    五月飞霜!这不正是“霜冻早至”最残酷的写照吗? 洪武十三年,黄河!对,是黄河! 他清晰地记得,那一年冬天,河南奏报:“黄河自陕州至开封段,冰坚可渡车马。

    “ 黄河冰封,这可是史书上标记极寒年景才会出现的异象!父皇当时还忧心忡忡,认为是刑狱过重,上天示警,下诏反省。

     还有去年,应天府刚刚过去的冬天,寒冷得异乎寻常。

     南京城连降暴雪,秦淮河面结了厚冰,宫人清扫檐下冰棱时,多名内侍失足滑倒,摔折了腿。

    他亲自过问了此事。

    连地处东南的国都尚且如此,那塞外苦寒之地,又该是何等的人间地狱? 一桩桩,一件件,原本零散、孤立的灾异记录,此刻被允熥用一条名为“气候周期”的无形丝线串联了起来,构成了一幅清晰而令人心悸的图景。

    原来,烽烟四起的根源是比百万铁骑还可怕的"天时"。

     朱元璋也彻底明白了—— 大明的经济命脉在南方,而最大的军事压力和生存威胁却在北方。

    这种巨大的撕裂,根源竟在于跨越千年的寒冷期。

    魏晋的纷乱,五代十国的混战,两宋的屈辱,背后都晃动着一条冰冷无情的天道轨迹。

     这令他无比震惊,同时不寒而栗。

     朱允熥迎着祖父的目光,斩钉截铁道: “皇祖父,强汉盛唐皆崛起于温暖期,故可倚仗西北,威服四方。

    而我大明,却生在这寒冷期,这是大明三百年都要面临的难题。

    ” 汉唐生于暖春,大明生于凛冬。

     朱允熥简简单单一句话,轻飘飘宣判了大明王朝生不逢时的宿命。

     朱元璋脸色阴沉,默然无语,他一百个不服。

     ‘刘邦、李世民凭什么就能生在好天气里,开创盛世,功垂千古?’ ‘而我,凤阳东乡朱重八,赤手空拳,孑然一身,逆天改命,从乞丐到皇帝,驱逐鞑虏,再造华夏,功业更雄伟,凭什么我的国运从根子上就带着彻骨的寒意?’ 一种冰冷的孤独感铺天盖地袭来,如黑云压城,漫无边际。

     ‘我朱重八可以制定万法,却无法命令太阳更暖和一点。

    ’ ‘强汉盛唐,我大明无法复制,无法凿通西域,无法……’ ‘梦想中气吞万里、四夷宾服的盛世还没有开始,就被无情地抛入严冬,原来我朱重八并非命运的宠儿,而是弃儿!。

    ’ 洪武皇帝朱元璋面目狰狞,在心底发出沉闷的巨吼: ‘石敬唐割让燕云十六州,认耶律德光为父,从此中原大地无险可守,人尽可欺!我朱重八兵不血刃占领元大都,顺帝仓皇北逃,终结四百年之耻辱!’ ‘我朱重八顶天立地一条汉子,要死卵朝天,不死万万万年!’ ‘去你娘的天道!’ ‘老子的灭虏大将军炮呢!’ ‘孩儿们,开炮!’ 喜欢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请大家收藏:()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