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毒饵刀锋

关灯
是关于“至少两人”这个关键点。

     冯太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似乎对我的“专业”提问颇为玩味。

    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慢悠悠地说道:“线索嘛,自然是有的。

    净军和内侍们也不是瞎子聋子。

    据他们禀报,那夜闯入者,行事老道,身手不凡,而且……似乎不止一人。

    ” 他顿了顿,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再次聚焦在我脸上:“沈镇抚,你之前在宫外,不是一直追查那伙‘靖难遗孤’吗?你说,这伙对前朝宫阙念念不忘、又擅长隐匿踪迹的逆贼,是不是最有可能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毕竟,这皇宫,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同一般啊。

    ” 毒计图穷匕见!他不仅怀疑我,更要借我之手,将罪名引向“靖难遗孤”!他这是在逼我表态,逼我用自己的“专业”来“证明”我自己的清白,或者,逼我露出马脚!如果我极力否认或调查方向偏离,就等于不打自招;如果我顺着他的意思去“构陷”,那就彻底被他绑死,而且,我等于间接承认了自己那夜可能就在现场(作为调查者而非闯入者)! 冷汗,悄无声息地从背脊滑落。

    我感觉自己正站在万丈悬崖的边缘,脚下是冯太监布下的、布满尖刀和迷雾的深渊。

    他掌握了“不止一人”的信息,这对我既是危险,也可能是一线生机——至少,他不能完全确定闯入者就是我。

     我抬起头,迎上他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

    必须接下这个“任务”,但绝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必须在这绝境中,找到反击和自救的缝隙。

     “公公明察秋毫!”我脸上挤出一丝“恍然”和“钦佩”,仿佛被他点醒,“经公公提醒,卑职细想,确实极有可能!那伙‘靖难遗孤’对前朝宫阙执念极深,且行事不择手段,陈观一案已见其猖獗!若真是他们所为,其心可诛!”我先顺着他的意思,将嫌疑引过去,稳住他。

     但紧接着,我话锋一转,露出“为难”和“严谨”之色:“不过……公公,此事关系重大,若要将罪名坐实,单凭推测和动机恐难服众,尤其是……纪指挥使那边,恐怕会质疑。

    锦衣卫负责南京日常安危,我们必须找到确凿的证据,比如他们潜入的物证、目击证词,或者……查明他们此次潜入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只有找到他们确凿的犯罪意图和证据,才能堵住悠悠众口,也让督公那边更加满意。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刻意提到纪纲和“确凿证据”,既是将压力反弹回去一部分,也是在为自己接下来的“调查”争取空间和主动权。

    我要让他觉得,我是在“认真”地帮他构陷,而不是在敷衍或抗拒。

     冯太监盯着我,眼神变幻,似乎在评估我这番话是真心还是假意。

    良久,他脸上重新挂起那副虚伪的笑容:“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