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风声鹤唳
关灯
小
中
大
白色小石子带来的短暂振奋,如同投入深潭的微小涟漪,迅速被现实沉重的压力所取代。
“堡垒”行动的核心情报虽已成功送出,但行动本身远未结束,甚至可以说,最危险的阶段才刚刚开始。
“海平”轮离港后第五天,参谋本部大楼内的气氛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发凝重。
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弥漫在空气里。
聂副官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
首先是一些看似正常的人事调动。
与“堡垒”行动后勤保障相关的两名中级军官,被以“另有任用”或“短期进修”的名义,悄然调离了现有岗位。
接替他们的人,背景或多或少都与保密局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次是内部流程上的苛责。
一些以往只需备案或形式审查的文件流转环节,现在突然变得严格异常,甚至会遭到反复的、近乎刁难式的质询。
聂副官亲自经手的几份关于行动后续物资补充的申请,就在非关键细节上被卡了整整两天,最后还是吴将军亲自过问才得以放行。
最让聂副官感到不安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注视感”。
他几次在走廊、食堂甚至下班途中,都隐约感觉到似乎有视线在暗中跟随着自己。
当他猛地回头或借助橱窗反射观察时,却又往往只看到行色匆匆的同事或空荡的角落。
这种似有若无的窥探,比明目张胆的监视更让人心悸。
他知道,这不是错觉。
这是毛人凤的手段。
像一只经验丰富的猎豹,并不急于扑杀,而是耐心地收紧包围圈,用各种方式施加心理压力,寻找猎物可能出现的破绽。
那位保密局局长,显然并未完全相信码头上的“巧合”,他将怀疑的矛头,更精准地指向了“堡垒”行动的核心圈,尤其是吴将军,以及他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自己这个突然变得“精明能干”起来的副官。
“堡垒”行动的核心情报虽已成功送出,但行动本身远未结束,甚至可以说,最危险的阶段才刚刚开始。
“海平”轮离港后第五天,参谋本部大楼内的气氛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发凝重。
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弥漫在空气里。
聂副官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
首先是一些看似正常的人事调动。
与“堡垒”行动后勤保障相关的两名中级军官,被以“另有任用”或“短期进修”的名义,悄然调离了现有岗位。
接替他们的人,背景或多或少都与保密局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次是内部流程上的苛责。
一些以往只需备案或形式审查的文件流转环节,现在突然变得严格异常,甚至会遭到反复的、近乎刁难式的质询。
聂副官亲自经手的几份关于行动后续物资补充的申请,就在非关键细节上被卡了整整两天,最后还是吴将军亲自过问才得以放行。
最让聂副官感到不安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注视感”。
他几次在走廊、食堂甚至下班途中,都隐约感觉到似乎有视线在暗中跟随着自己。
当他猛地回头或借助橱窗反射观察时,却又往往只看到行色匆匆的同事或空荡的角落。
这种似有若无的窥探,比明目张胆的监视更让人心悸。
他知道,这不是错觉。
这是毛人凤的手段。
像一只经验丰富的猎豹,并不急于扑杀,而是耐心地收紧包围圈,用各种方式施加心理压力,寻找猎物可能出现的破绽。
那位保密局局长,显然并未完全相信码头上的“巧合”,他将怀疑的矛头,更精准地指向了“堡垒”行动的核心圈,尤其是吴将军,以及他身边最亲近的人——比如自己这个突然变得“精明能干”起来的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