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密室定策

关灯
料做得极为逼真,时间、地点、逻辑链条环环相扣,但又巧妙地留有余地,并非铁证,更像是一种“高度怀疑”,正符合内部调查初期“宁可信其有”的特点。

     “这份‘追风’计划,你找机会,‘无意中’让徐处长或赵副主任‘发现’。

    ”吴石指示道,“但要做得自然,绝不能让他们看出是故意为之。

    要让他们相信,这是我们秘密进行的内查,因为涉及内部人员,且证据不足,所以暂时没有上报督导办公室,以免打草惊蛇。

    ” 聂曦瞬间领会了其中的精妙之处。

    一旦徐、赵“意外”获知吴石也在秘密调查“内奸”,会产生几种效果:第一,暂时降低对吴石本身的怀疑——一个正在积极抓内奸的人,自己怎么会是内奸?第二,将徐、赵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可能存在的“目标”,引发保密局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猜忌和争斗。

    第三,为自己后续的一些非常规行动(如秘密联络)提供一个潜在的掩护——可以解释为是在执行“追风”计划的秘密调查。

     “学生明白!”聂曦感到一阵兴奋,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一步攻守兼备的高棋,“具体如何操作,请老师示下。

    ” 吴石沉吟片刻,低声道:“明天上午,我会召集一个小范围的作战复盘会,与会人员包括徐、赵。

    会议材料由你准备。

    你将这份‘追风’卷宗混入需要我批阅的普通文件里,放在文件夹最下层。

    会议中途,你借口取一份‘遗漏’的补充图表离开,故意不锁抽屉。

    徐、赵二人中,必有一人会趁机查看你的办公桌。

    ” 聂曦心领神会。

    这是一个经典的“泄密”陷阱,利用的是对手的多疑和窥探心理。

    关键在于表演的自然——他必须表现得毫无防备,甚至要有一丝因为会议紧张而导致的“忙中出错”。

     “记住,”吴石目光严厉地看着聂曦,“细节决定成败。

    你的表情,动作,甚至离开的时间长短,都必须恰到好处。

    一旦被看穿是故意设局,我们将万劫不复。

    ” “学生定当小心,绝不辜负老师信任!”聂曦郑重承诺。

    他知道,这不仅是策略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和表演功力的终极考验。

     密室之中,灯火摇曳。

    师徒二人针对步步紧逼的敌人,定下了一条看似退让、实则暗藏凌厉杀机的反击之策。

    山雨欲来,他们不仅要坚守阵地,更要主动掀起风浪,在漩涡中寻得一线生机。

     喜欢梦回沉默的荣耀请大家收藏:()梦回沉默的荣耀